关于姓刘历史故事-关于姓刘历史故事有哪些

刘姓的传说?

据说,这就是刘氏的开始。

相传大禹统治天下,绘山川丶定九州、计民数,当时统计天下人口,不足一千六百万人。大禹决定平衡地区发展,于是制定了移民政策。据说刘氏不服,于是大禹就兴兵讨伐刘氏,史称“禹伐大浏”。而刘氏见大禹要动真格的了,于是只好放弃国号,举国归顺。

大禹大获全胜后,将刘氏嫡宗迁往中原腹地,将刘氏子孙迁往四方。据说足足迁出六十多万人。可见刘家人口确实很多。

大禹归天后,时任刘氏族长刘累,号召族人大力支持夏启承袭天子之位,于是后来深得夏启赏识,赐给了刘累一个方国,称之为“周”国,其爵位是伯爵,所以称之为周方伯。

殷商代夏后,由于周受夏的恩泽太过深厚,所以商朝很不放心,于是大幅削减周的人口、地盘,最后干脆将周迁至今天的河南周原,将其看管起来!

商朝后期,时任周方伯刘公,为了进一步让商朝放心,也为避祸。在经得商朝许可后,仅带了六千子民迁居西岐。据说周文王就是刘公之孙!

后来有些姬周子孙以刘为姓,但是在周之前刘氏早就遍及天下了。

综上所述,汉高祖刘邦,并不一定是姬周后裔,但是姬周却肯定是刘氏后裔!

汉高祖刘邦立国以后,又将很多人赐以国姓,所以刘氏人丁大盛,再加上后来内迁的胡人也有很多改姓刘。

最终刘姓成为了超级大姓,不但历史悠久,人口超多,而且还能人辈出。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的短故事?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当数刘邦,刘邦虽出身贫寒却胸坏大志,他勇斩白蛇,聚众起义,推翻了残暴统治人民的秦王朝,建立了大汉朝,成为了一代极有历史功绩的明君。

刘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刘氏砸锅分家典故出处?

据有关史志记载,明初山西共有18次大规模移民行动,其中迁往河南、鲁西一带的就有10次。洪洞大槐树就流传着一首千古诗:

  古槐有址旧地在,洪武签发五十载,

  老鹳窝下分别日,百万迁民八路开,

  多少打锅刘家事,不忘陈年老古槐。

  家妹洪洞备暑茶,一股春风扑心怀。

  可见“打锅刘”“打锅牛”都是“本家”、“一家子”、“老本”等的亲切称谓,作为认祖归宗的凭证都有据可依罢。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