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空难历史故事_贵州空难历史故事简介 2024-10-13 23:35:42 0 0 苏步青成就大吗? 大 建设高水平的数学教学和科研基地 苏步青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和陈建功教授共同立下宏志,要在中国创建一个现代化数学教学、研究中心。他们选定了浙江大学,20世纪30年代二人通力合作,为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奠定了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抗战前,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并开始招收研究生。抗战期间,经历了西迁的艰苦历程,在贵州湄潭扎根下来。生活极端困难、敌人的坠机和轰炸,都阻止不了苏步青的坚强决心。讨论班坚持进行,所培养的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学术论文不断地在欧美杂志上发表,浙江大学的微分几何学派开始形成。当时英国的李约瑟教授来华访问,对浙江大学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很感惊奇,称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抗战胜利,浙大迁回杭州,从师资、教学研究水平以及图书设备等方面来看,一个现代化的数学教学和研究基地已基本建成。 新中国的诞生,给苏步青施展才能以优越的条件,但也有曲折。1952年院系调整,浙大数学系被拆散了,人员分开得七零八落(后来,对全国各地的数学教育和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建功、苏步青两位带了几个年轻人以及浙大的图书杂志到复旦,重新开始创业的奋斗。复旦大学数学系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气氛,各种讨论班不但坚持下来,而且得到了推广,特别是两位教授在1956年参加全国12年科学规划的讨论之后,高屋建瓴,为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使已有的学科得到巩固和发展,新学科(微分方程、概率论、计算数学等)陆续建立,研究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复旦大学数学系又一跃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数学系之一。苏步青这时还开始筹办数学研究所,1956年建立了和中国科学院合办的数学研究室,至1958年正式成立研究所,吸收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老中青结合初具规模,学术成就在全国已经凸现出来。 改革开放后,复旦数学系、所的工作又呈现了勃勃的生机,学术队伍很快组织起来,出现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工作迅速恢复并取得很多成绩,获得多项国家奖励,数学学科所有的五个博士点都获得批准,重要的全国性数学刊物《数学年刊》在复旦创建并走向世界。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