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的历史故事-春秋晚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春秋后期出现了什么和什么?

答这是一道历史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春秋这个历史阶段。所谓春秋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历史阶段,通常也称做东周时代。春秋也就是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大约存在了300年。而春秋后期大概就是公元前580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大事如百家争明和春秋五霸,出现的历史人物也很多如孔子、老子、管仲、伍子胥、孙武、勾践、鲍叔牙等等。

齐侯宝盂的历史意义?

1957年修建洛阳中州渠时,在东距汉魏洛阳城的最新金墉城约3公里的孟津县平乐乡境内的邙山坡发现。

上腹内壁的口沿处有铭文5行26字:“齐侯作朕(媵)子仲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

西周齐侯铜盂

孙永保用之”。由铭文可知,铜盂是齐侯为他女儿仲姜所作的陪嫁品。铜器铭文字体清秀,笔道纤细匀称,是春秋时期书法艺术的佳品。齐侯盂的时代当在春秋晚期和史料记载的周齐之间通婚事件正相符合。《春秋》襄公十二年(前561年)记:“灵王求后于齐……齐侯许婚……”襄公十五年(前558年)记:“春,官师从单靖公逆后于齐……”因而这件铜盂很可能是周齐之间通婚的遗物,它对研究当时周王室与齐国的政治地位以及周齐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勿忘再聚的典故?

应该是勿忘在莒,意思是比喻不忘本。

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小白,曾去莒国避难,一心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结盟,齐桓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

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球入海。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克齐都临淄,七十余城沦陷,唯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闵王出奔莒城,次年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

五战入郢的典故?

典故是柏举之战:千里破楚 五战入郢

吴破楚入郢之战。

吴与楚战于柏举,五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1]

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

结果

吴国获胜,占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

东周时期诸侯势大的故事?

从西周时起,天子威仪,各诸侯国间禁止攻战兼并。原本比周落后很多的各诸侯小国得以修养生息,经济、军队逐渐强盛起来。西周灭亡,东周王室衰弱,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各自为大的诸侯国打破了王室独尊的局面。后来侯国间互相兼并,强宗陆续出现。在兼并过程中,西周旧制度逐渐被破坏,特别是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向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转化,成为东周社会各种变动中最基本的一个变动。东周后期,时局动荡,诸侯间频繁的战争,使平民百姓的生活变得艰难沉重,但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春秋》记载,在东周不断衰败的200多年里,鲁君朝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的关系已属最亲近,朝贡都几乎全废,更别说其他诸侯了,只会比鲁的朝贡更少。

  可俗话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周无论如何贫弱,名义上依旧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地位,为各诸侯国所尊崇。齐、晋两大国联合诸侯一起阻遏蛮族大国楚的北进,都是打着尊王、勤王的旗帜,才得到诸侯的信从和支持的。

  这时期的文化中心分别是东周王国、宋、鲁,其中以周王朝的文化为主。因为王室衰微,不能养活众官,有专门知识与技术的王官百工陆续分散到诸侯国,有些人做官,有些人做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朝结合一批丧失职位的旧官、百工,起兵争王位。经四年战争,子朝兵败,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宫氏等旧宗族和百工,带着王室所有典籍,逃奔到楚国,这是东周文化最大的一次迁移。周人和大量典籍的移入,使楚国一跃成为代替东周王朝的另一文化中心。在鲁、宋、楚这三个文化中心都各有成就:鲁国孔丘创儒家学派,宋国大夫墨翟创墨家学派,战国时楚国李耳创道家学派。

  经长期休养生息坐大后的诸侯,有实力也有欲望想要占有他国的土地和臣民,这就促使了诸侯间不断地发生征战。吞并与被吞并,造就了楚、齐、秦、晋、吴、越六个大国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