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背后的历史故事)除法的由来故事

除法的来历?

除法是一种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人们需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计算土地面积和计算金银财宝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到除法运算。

古代埃及人是最早使用除法的人群之一,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除法说法”的方法,即将被除数不断减去除数,直至余数为零为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整数的商和余数。

(除法背后的历史故事)除法的由来故事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符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这本书翻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至于“除”字的原始含义,它原本指的是“台阶”,后来引申出“新旧更易、去旧换新”之义。而除法的得名,则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与“去除”之义有关,但具体命名原因已无从考证。

总的来说,除法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数学实践和文明发展,它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成为了今天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

除法是谁发明的?

【除法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除号的来源】:

我们现在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ohann He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该书被译成英文,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 在。

因为“÷”号在欧洲大陆曾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46—1716)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除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分别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种说法是,不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是用来与“-”区别的符号。

谁发明了除法?

除法符号“ ÷ ”率先是英国的瓦里斯 (沃利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和全世界得到了推广。乘法的意思是加,除法是和乘法相对立的一种计算,它表示的意思是分,于是瓦里斯就用“÷”形象生动地表示除法。“ ÷ ”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