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详细历史故事,围魏救赵的详细历史故事50字 2024-11-08 21:23:14 0 0 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 围魏救赵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大致故事情节如下: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遏制越来越强大的齐国势力,便开始联合韩、魏、赵等国联合对抗齐国。然而,齐国很快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接连击败了晋国等联合军队,开始对魏国进行进攻。 魏国的国相魏无忌商量对策时,得到了一个名叫李信的智囊的建议,即趁齐国攻打魏国时,晋国向齐国进攻,迫使齐国军队分心,从而减轻魏国军队的压力,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最终,魏国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成功地转移了齐军的注意力,从而保住了赵国的安全,也成为一段著名的策略故事。 围魏救赵的故事梗概?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围魏救赵故事梗概? 魏国攻打赵国。 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 ”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 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解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了去硬拉,劝解打架的人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的地力去搏击,只要击中要害,冲击对方空虚之处,形势就会禁止相斗,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 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国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国内。 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自己。 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国疲惫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 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文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围魏救赵的故事:名称、时期、涉及人物、经过、结果、评价? 时期:战国; 涉及人物: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 主要内容: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详细: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围魏救赵简版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