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故事(学过的历史故事) 2024-12-18 22:11:40 0 0 1.悬梁刺股: 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 2.焚膏继晷: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据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 3、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纪昌学射是历史故事吗? 纪昌学射 不是一个成语,而是一个故事。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简短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上有个成语叫做“掷果盈车”,你知道写的是谁吗? 就是赫赫有名的美男子,潘安。 潘安年轻时喜欢拿着弹弓,坐着马车,到洛阳城外打鸟,每次他一出门,必然引起骚动。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颜值高,长得帅,老少通吃。 年轻女孩子看到他,都会扑上去求合影,年纪大的妇女看着他也禁不住心神荡漾,但奈何无法近身。她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既然挤不到前面,那就把手中的水果仍在潘安的车上。 所以,每次潘安出门回家,不管有没有打到鸟,肯定都是满载而归,一车的新鲜水果呢。 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成语的由来。 左思看见潘安这么受欢迎,还不用自己买水果,心里当下就不平衡了。想想自己也是凭借《三都赋》让洛阳纸贵的文艺青年,怎么着也不比潘安差啊。 于是,左思决定效仿潘安,坐在马车上,拿着弹弓出城,但是左思万万没想到,他收获的是一堆口水和烂菜叶。 看脸的老太太们对他完全不客气,左思的长相的确让人很难送水果,“貌寝口呐”,最后左思灰溜溜回家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看脸的社会啊。想当男神,哪有那么容易?故事讲完了,看看古人的昨天,是不是也挺有趣的?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