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谜,历史故事谜语 2024-12-19 11:46:39 0 0 王安石与王吉匍以谜破谜,谜底是什么? 王安石说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日”字 王吉甫听后,略加思索,已知谜底,但并没说出来,而是也戏作一谜 :“东海有条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一听,此谜不仅回答了他的谜,且所作谜语更高他一筹,便连连叫好。这叫以谜解谜,两个谜虽然谜面和制谜的手法不同,但谜底是一样的,都是“日”字。王安石接着又出了一谜:“左七右七,横山倒出。”王吉甫不愧是谜坛高手,仍以谜语作答,说道 :“一上一下,春少三日。你谜我谜,恰成一对。”吉甫刚说完 ,安石便大笑不已 。原来王安石的谜语是个“妇”(“妇”的繁体)字 :左七右七是个“女”字 ,山字横放,出字倒写是个“帚”字,合起来为“妇”字;吉甫的谜语是“夫”字:一上一下是“二”字,春去三日余“人”字,合为“夫”字 。用“夫”字对“妇”字谜 ,恰成一对,饶有风趣。 什么是汉字故事谜? 字谜,有制谜人和猜谜人,顾名思义就是制谜人造谜,谜一定要巧妙,然后由猜谜人解谜。在中国有悠长历史,流传面广,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争和图谶术数所利用。到了现代,字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在民间流行,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这种以一个或几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的编写或是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苏东坡问路苏东坡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他犹豫了,不知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 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着苏东坡。苏东坡感到十分不解,心想:这位老人既不指路,也不答话跑到石头后面看着我干什么?继而一想,恍然大悟。然后朝老人暗示的方向走去。“石”字出头为“右”,所以应该往右走。 求几个三分钟历史小故事?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千米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暴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被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是什么?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仍不见分晓。 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仍不见分晓。 【示巴古王国之谜】 在《圣经》中提到的示巴王国,经考古学家验证,认为其位于现今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濒临红海。 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示巴王国盛极一时,国内盛产香料、宝石和黄金,商业发达,与邻近的以色列、埃及、也门、苏丹等国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 据说,示巴商人当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便远洋航行了。他们在每年2~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这个季风的秘密长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 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他们的骆驼商队活跃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的广阔地带上。 关于示巴王国,《圣经》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元前10世纪中叶,示巴女王马克纳美丽而聪颖,治国有方,王国版图不断扩大,与当时所罗门统治的以色列相得益彰。由于仰慕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示巴女王在庞大的扈从队陪同下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拜见以色列国王。 示巴女王在《圣经》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引出了各种传说、臆想和荒诞不经的故事。 但是,有关示巴女王的种种事迹都缺乏考古或文字所提供的可靠依据。示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同时,示巴古迹的发掘,已透射出这个文明古国的奇光异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这个历史之谜,还远未被揭开。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