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孩子讲历史故事(怎么对孩子讲历史故事呢) 2024-12-19 17:21:37 0 0 辛弃疾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讲有哪些历史典故?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的赞叹。 2、寄奴 3、佛狸祠 解释——今昔对照,不堪回首。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解释——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曹冲称象故事简短60字? 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把又高又大的大象赶到船上,画出船身的下沉线,然后用大石块代替赶下船的大象,通过称石头称出路大象的重量。 包含标点符号一共60个字,曹冲称象的重点在于体现曹冲小小年纪就比大人的聪明,能想出大人想不出的办法。 以下是原文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 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扩展资料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的历史有: 1、传说汉高祖刘邦被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2、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3、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4、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