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有什么历史故事吗,纣王有什么历史故事吗视频

商纣王断骨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初冬的一个早上,纣王偕妲己登上摘星楼,举目西望,看见一老一少两个樵夫涉水过河。老者毅然涉过河去,少者却惧怕寒冷,几次把脚伸进水中又缩了回去。妲己好奇地问纣王这是何故。纣王说:“老者骨髓充沛,所以不怕寒冷,少者骨髓不足所以怕冷。”妲己故意摇摇头说不信。纣王遂命侍卫把两个樵夫叫来,折股验髓,终于搏得妲己一笑。后人为纪念这两个无故的樵夫,把这条小河易名折胫河,还赋诗叹曰:“河流曲曲总凄清,鸣咽依稀远故城。胜有哀怨传不尽,潺潺未改旧时声。”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其中必有道理。到冬季,天寒地冻,北风一吹,我们经常形容寒冷的一个词叫寒风刺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造血。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肾气足,骨髓必然充盈,气血自然旺盛,抵抗风寒的能力就会强。正常情况下,人在年青的时候,肾气足,抵抗风寒能力强,所以才会有“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的话。而当人年老了,肾气衰竭,气血不足了,抗风寒的能力也就减弱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一老了,就会非常的怕冷。

殷商故事?

这本历史故事连环画,从我国商代国君成汤的始祖契出生的故事说起,概略地介绍了成汤以前商族的几个首领;重点介绍了成汤求访贤臣伊尹、讨伐夏桀而得天下的故事;最后描写商朝末代国君殷受(即纣王)专横暴虐,导致商朝的灭亡。

不行仁政君王的故事?

古代君主因没有施行仁政而灭亡的事例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

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

纣王有什么历史故事吗,纣王有什么历史故事吗视频

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如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

他废除贬斥了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用“炮烙之刑”残害人民,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谏的忠臣,用挖心酷刑处死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也没能免遭囚禁。

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

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yǒu)里(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

为转移人民的视线,纣王发动对周边方国的连年征战,后又把全部兵力用于对东夷的战争。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

商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收拾。武王伐纣时,商王朝众叛亲离,军队倒戈,商纣逃回商都,于鹿台自焚而死。

纣王用象牙筷子典故?

商纣王象牙箸的故事即“象箸之忧”语出战国《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的一则寓言,原句为:“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故事如下:

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

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所以说箕子看见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将有大祸降临。所以说:“能从小处看出以后的发展的人是可以称之为聪明的。”

纣王是谁?

帝辛(前1075年--前1046年),名受,号帝辛,帝乙之子,后人亦称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都朝歌。帝辛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

  帝辛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率重兵征服东夷。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殷朝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帝辛便修建仓库,储粮聚宝。《史记》云:“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征服东夷的胜利,使帝辛逐渐骄傲恣肆,专横跋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乐,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设肉林、酒池,寻欢作乐。群臣进谏不纳,为此其叔父比干被杀,庶兄微子逃离,太师箕子佯狂。但宠爱妃子妲已,唯妲已之言是从,肆意残杀无辜。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