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的历史故事600字 2024-12-21 00:00:51 0 0 铜陵市的历史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有关铜陵的历史,急?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五松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解放前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以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辖。 (摘自:《2008铜陵年鉴》) 铜陵古都? 题目所问应当是少了一个字,“铜陵古铜都?”,指的是中国最著名的铜都——有着“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 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史的缩影。大文学家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迹,李白的“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以及描写冶铜场面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更是千古名句。 铜文化已经融进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铜雕塑在全国各类评比中获奖,市内设有全国性的青铜文化研究会。铜陵以“铜”命名,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丰富而全面的铜文化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今铜工业的突出成就,在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突出的位置,是久享盛誉的中国古铜都。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企业来自铜陵。建市60年来,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逐步形成了以铜、化工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现有千亿元以上企业 1 家,百亿元企业2家,上市公司6家,工业化率达60.3%。铜陵有色公司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电解铜生产企业,精达公司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 铜陵历史上有都的建制吗? 1、铜陵历史上没有都的建制。 2、铜陵市以县为名,缘于铜官山产铜。 3、东汉时期铜陵的采铜冶铜业开始兴旺发达起来,朝廷在铜陵县设置了铜官府,命名了铜官令,后来又将那座下面埋藏有丰富铜矿资源的大山命名为:铜官山。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