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小故事与名言,经典历史小故事与名言名句 2024-12-21 01:27:04 0 0 关于历史故事的名言? 下面这些名言可能会满足你的要求: 1.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拿破仑·波拿巴 2. "你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很多,但历史本身不会教会你任何东西。" —— 乔治·桑塔亚那 3.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 乔治·奥威尔 4. "历史是过去的见证,是未来的教训。" —— 塞内加 5. "历史是长流的河,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滴水。" —— 马丁·路德·金 6.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 让-雅克·卢梭 7. "历史是伟大的老师。" —— 托马斯·卡莱尔 8. "历史是过去的回声,未来的影子。" —— 赫尔曼·黑塞 历史名言名句及故事?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一句出自李商隐的《贾生》,李商隐一生陷入党争之中备受排挤,空有满腔抱负,但却不能实现。这和汉代的贾谊遭遇相似,贾谊才华横溢,但却因为受到朝臣的排挤而被贬到外地,李商隐这首诗,就是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一句出自杜牧的《过华清宫》,天宝年间,唐玄宗宠信杨贵妃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据说杨贵妃喜欢吃新鲜的荔枝,于是唐玄宗便让人从千里之外快马加鞭运送新鲜的荔枝供杨贵妃享有。杜牧这句诗含蓄的表达出唐玄宗的荒淫好色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 清贫的名言警句和历史故事?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关于借历史来勉励自己的名言?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上著名的劝谏故事有这些:1.邹忌讽齐王纳 谏:2.魏征直谏唐太宗:3.触龙说赵太后;4.褚遂良还陛 下笏劝谏的故事;5.海瑞上奏疏劝谏嘉靖;6.李斯《谏逐客书》。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日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