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城门历史故事简介,重庆老城门历史故事简介50字 2024-12-21 17:36:45 0 0 重庆西北门的故事。? 重庆西北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传说中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相传在古代,这座城门是重庆的守护者,保护城市免受外敌侵犯。故事中,有一位勇敢的年轻人,他名叫李明。一天,重庆遭到了强大的敌军的攻击,城市陷入了危机之中。李明决定挺身而出,他带领着勇敢的士兵们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军。为了纪念李明和他的士兵们的英勇事迹,人们在重庆西北门建立了一座雕像,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至今,重庆西北门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勇气和坚韧精神的地标,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缅怀。 朝天门广场历史背景? 重庆朝天门码头位渝中区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也是两江上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朝天门码头自古就是重庆的门户,古代一旦有钦差大臣或皇帝的圣旨、诏谕到重庆,当地官员都要在这里迎接,故而得名。 朝天门一直都是舟楫数千,帆影憧憧,船只来来往往十分繁忙。码头上众多的“棒棒军”也是朝天门码头的一大风景。那些停泊在朝天门码头的货船在这里卸下货物,“棒棒军”立刻肩挑背扛,在青石铺成的阶梯上艰难前行,成为重庆独有的码头文化。 现今的朝天门码头依旧是航运繁忙的重庆水上门户,游客在这里可以乘两江游游轮欣赏沿江美景或一览瑰丽璀璨的重庆夜景。 历史背景: 朝天门广场自古就是重要的港口。公元前314年,秦国灭掉巴国后开始建造重庆城,朝天门就是当时的城门之一。此后,历代扩建重庆时都很注重整修朝天门。1891年重庆被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而将旧城门拆除。 如今人们在朝天门周边已经感受不到历史带来的沧桑感,而是浓郁的现代感。朝天门广场主要由观景广场、护岸梯道、交通广场、周边环境配套等4个部分组成。广场周围一座座各式各样的商铺和高楼鳞次栉比,十分壮观。观景广场是朝天门广场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在大楼顶层有一处1.7万平方米的广场,是我国最大的顶层公共广场。 朝天门广场地下一层还设置有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人们了解重庆城市发展的好去处。游客在朝天门广场还可以面对长江,欣赏两江交汇的美景,别是一番享受。此外,重庆公路的零起点也设在朝天门广场内。 重庆洪崖洞的来历? 洪崖洞是因为明朝洪武四年的闭门洪崖门为而得名。 洪崖洞原为“洪崖门”,是老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闭门,也是古代巴国至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和最早最发达的通商口岸,更是巴渝文化兴衰变迁的缩影。 上世纪末,这里逐渐成为繁华都市中的一处危旧棚户区,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于2004年3月中标后,总投资3.85亿元,终于在2006年9月29日再次“站立”起来,绽放出巴渝文化的独特神韵与民俗风貌。 洪崖洞是在高达75米的崖壁上“雄起”的一座壮美瑰丽的世界奇观---中华悬崖城。其建筑群不仅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还欢快淋漓地演绎出了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的大智大慧。入夜的洪崖洞璀璨梦幻,崖江中波光粼粼、百舸争流、水天一色、动感十足,可谓“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洪崖洞景区总楼层为11层,系开敞式景区,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大小商铺442个,停车位415个。目前每天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52,5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由国家旅游局核定为8,750人次。 洪崖洞日常接待游客为15,000人次左右,法定节假日客流高峰可达3~4万人次左右,年均接待游客约为600万左右。每天游客高峰时段为15:00~23:00之间,特别是入夜之后,吊脚楼灯饰成为了洪崖洞景区最大的亮点。 扩展资料: 洪崖洞的历史: 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公元前226年),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为闭门。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此地曾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记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 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洪崖门,历来为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洪崖洞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是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 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洪崖门早已损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 。 参考资料来源: 重庆市人民政府-洪崖洞 重庆十七道城门开和闭什么意思? 九开八闭 所谓“九开八闭”指老重庆的17道城门(朝天、翠微、千厮、洪崖、临江、太安、通远、金汤、南纪、凤凰、储奇、金紫、太平、人和、定远、福兴、东水)。1927年上半年,为拓展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重庆城墙不幸被推翻。 基本信息 中文名九开八闭 定义老重庆的17道城门 类型城门 目录分享 历史背景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在重庆筑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今渝中区东部范围筑城建都。当时所筑的是土质城墙,也有城门,只是无文字记载。从公元前314年张仪筑江州城,到1371年戴鼎修筑扩建重庆城的1600多年间,重庆共有三次大规模修筑城墙的记载。 设计理念 古重庆城有城门17道,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其中,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另外八门本来也可开放,然而后来重庆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此八门从此有名无实,仅当作摆设。 故重庆十七门统称“九开八闭”。 名称及排列 这17座城门的排列,习惯以朝天门为起点,按照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开门和闭门相间排列,开门多一座,所以储奇和金紫两个开门在一起。 这17座城门的名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滨长江10门:朝天门、翠微门、东水门、太安门、太平门、人和门、储奇门、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 连陆3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 滨嘉陵江4门:临江门、洪崖门、千厮门、福兴门。 《重庆歌》 老重庆人,大都能哼唱一首童谣,名为《重庆歌》。这是重庆城门助记口诀,歌中清楚地记录了重庆这十七座城门的名字和特点。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 洪崖门,广开船,杀鸡敬神(闭)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 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 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 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开)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开)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 福兴门,遛快马,快如腾云(闭) 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 重庆城门17座城门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 由于重庆城门受战火破坏,大部分被拆或者被掩埋,加上没能及时保存完整的资料,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重庆的十七座城门分别是九座开门: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通远门、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和东水门,以及八座闭门: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洪崖门、定远门、西水门。如今仍在使用的只有通远门和东水门,人和门虽然保存得相对完好,但只剩下一个躯壳,太平门更是受损严重。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