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趣味历史故事书_颐和园趣味历史故事书有哪些

颐和园趣味历史故事书_颐和园趣味历史故事书有哪些

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在此下令修建一座宫殿,作为他享受生活的场所。在此之前,这里是一片坑洼不平的荒地,经过数年的修建和改造,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座瑰丽绝伦的宫殿和园林。

在颐和园的历史上,有很多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万寿山的传说。据说,在修建颐和园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曾经下令将万寿山上的石头全部运到颐和园,用来建造宫殿和园林。然而,不久之后,皇帝听说万寿山上出现了灾难性的山崩,导致很多人死亡。于是,皇帝感到非常内疚,下令停止运石,并在颐和园的山门上刻下“万寿山”三个大字,以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悼念和歉意。

颐和园的一切历史故事有哪些?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颐和园的一些典故?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

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

1998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