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革命的短故事,关于历史革命的短故事50字

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历史革命的短故事,关于历史革命的短故事50字

2. “四行仓库”事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岩山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红军的四行仓库被敌军包围,但是红军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里程碑。

3. “阿斗壮士”故事:据说红军长征途中,一名年仅10岁的孩子跟随父亲加入了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牺牲了,但孩子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红军战士称为“阿斗”,成为了一个传奇。

这些经典故事展现了红色红岩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洛阳革命历史故事详细

洛阳作为民国行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故事挺多:

1.郑州二七大罢工曾有代表来洛,面见吴佩孚。

2.河南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中共洛阳组。

3.抗日战争时期的洛八办,因为一战区在洛的原因,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频频来洛。

4.西安事变时期,洛阳作为交合的地区,风云变幻,蒋宋孔陈等来洛多人。

5.洛阳地处中国二三阶梯分界线,山区广大,土匪众多,民国剿匪匪更多,黑白不分,亦官亦匪,新中国真真剿匪,彻底。

6.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唯一大学,河南大学曾经来洛办学(栾川潭头)

7.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曾经过洛阳。

8.红军长征时,25军曾经过洛阳南部山区。

9 .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等运动中洛阳也一直走在前面。

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解放洛阳曾经打了两次,原因是国民党青年军住洛,还有些战斗力。

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故事?

有关沂蒙山的革命老区故事三则如下所示:

1、沂蒙六姐妹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 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纳军鞋500多双,她们还经常在村子,前线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2、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 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沂蒙红嫂们用她们的勇敢、坚毅、无私奉献,诠释了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

3、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 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拥进围子。 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 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其事迹载入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1995年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台播放 。

希望所列举的故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