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冷门历史故事有哪些-周朝冷门历史故事有哪些名字

与西周有关的历史地理典故?

西周的历史典故(一):呆若木鸡

纪渚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渚子回答说:「鸡的性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渚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渚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渚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西周的历史典故(二):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胺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

西周的历史典故(三):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西周的历史典故(四):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西周的历史典故(五):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会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纣王博取皇后笑是什么典故?

西周末年,周宣王薨,宣王的儿子幽王继位,这位著名的亡国之君,同所有的亡国之君一样,残暴,昏庸,淫荡,不顾百姓死活,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重用佞臣虢石甫。

朝中大臣、褒国国君褒珦的劝谏之言非但不听,还将褒珦下狱治罪。

褒国为了营救褒珦,遂进献美女褒姒,以赎其罪。

果然,周幽王三年(前778),一见到褒姒的美色,周幽王就惊为天人,放了褒珦不说,还在褒姒生下儿子伯服之后,废掉原来的皇后申后和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爱煞了褒姒,百般取悦美人。

褒姒不爱笑,周幽王在佞臣虢石甫的撺掇之下,居然想出了“烽火戏诸侯”的著名“奇计”,在骊山大举烽火。

待各路诸侯快马加鞭赶来勤王,才发现是一个骗局。

看到诸侯们劳累、困惑继而愤怒的表情,看到山下万马奔腾、人仰马翻却无功而返的尴尬场景,褒姒毫无心肝地大笑起来。

一而再,再而三,周幽王兀自陶醉在美人开颜的喜悦之中,哪里料得到“一笑倾国”啊———被废的申后的父亲申侯,联络缯国和西夷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再举烽火征兵的时候,屡屡受骗的诸侯再也不上当了。

“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西周灭亡。 褒姒做了犬戎的俘虏。

丰周瓢饮有什么历史典故?

冠山虽不大,但在晋东一带颇有名气。此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大约5公里处,因山势秀拔,状若冠戴,故得斯名。

其中,在资福寺西南鱼池旁山石上,清初爱国哲人傅山先生题书的“丰周瓢饮”篆书摩崖刻石最为醒目博深。

这里的“丰周”,是指西周都城由歧邑迁至丰邑(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内)之事;至于“瓢饮”典故,则见于《论语》一书,即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书中原讲孔子门生颜回贫寒,饮食极为简陋的状况。

泰伯仲雍的真实故事?

商朝时期的陕西岐山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古公有意将王位传给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可传统的氏族传位必须是长子长孙,也就是说季历没有资格承嗣王位,那姬昌更没戏了。老爷子是既不愿意违背规矩,又一心想传位于孙子,心存石头终日郁闷,泰伯和仲雍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为了父愿就想到了出走。

周朝冷门历史故事有哪些-周朝冷门历史故事有哪些名字

当地土著人的习俗给了他启发,因为土著人无长发而且有纹身,而这些在老家陕西看来就是野人粗人,没有文明可言。仲雍就劝说泰伯,要融入当地生活且获得蛮夷的信任,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断发纹身,泰伯接受了他的建议,与土著人再无二样,彻底断了泰伯归家之念,从这点来看仲雍的果断智慧和亲情大义远在泰伯之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仲雍的足智多谋,古吴的历史甚至是周朝的历史都会改变,但历史就忽略了这点,这是不公的。

泰伯被拥为大王,并定都于梅里,就这样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江南文明自此而始。由此更加证明泰伯三让皇位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情非得已,世上有泰伯被流放一说也非空穴来风。见哥哥做了皇帝,仲雍并没有辅助左右,而是选择了离开,他来到常熟的虞山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里也曾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看不惯哥哥的所作所为,才选择离开;其二,仲雍不喜欢做官,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

二、千里奔丧,一言推位

话说泰伯仲雍兄弟俩来到江南梅里建了个小国——句吴,没多久就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两人赶忙回故里奔丧。料理完丧事,有人提出让泰伯继位,三弟季历也是一个劲地礼让,泰伯虽然嘴上拒绝,内心却十分矛盾。这时仲雍又仗义执言:既然父亲已有安排,我们又是为放弃王位而出走故乡,如今怎能违背父愿呢!又提醒哥哥:“句吴初建,百姓翘首以盼,我们何能耽搁?”可以说就是仲雍一席话才使泰伯有了正确决定。

季历当了周朝皇帝,励精图治使周部落日益强大,商朝感觉到了威胁,最终不择手段地暗害了季历。得到消息的泰伯和仲雍又再次回归故里奔丧,同样,有人提出让泰伯继位,侄儿姬昌

封神榜故事?

讲述了商末时期,由于纣王得罪女娲、残暴无道,宠信妖女妲己,苦害生灵;周文王顺应天时,招兵买马,聘请姜子牙出山讨伐纣王,最终推翻商王朝的神话故事。

商朝天子纣王勇武有力,但又荒淫无度,竟在拜祭女娲娘娘庙时因为仰慕女蜗,向女娲娘娘表达爱意,引起女娲大怒,为了报复,于是冥冥中安排了妖狐前来颠覆商朝江山。妖狐杀死了被选送入宫的美女妲己,并上了她的身,从此商朝永无安宁。

纣王十分宠幸妲己,对她言听计从。妲己说要吃比干的玲珑七窍心,纣王就命比干挖出来,忠臣比干就此冤死;妲己要造酒池肉林,一具具年轻的生命就此惨死;甚至一旁规劝的姜皇后亦不能幸免遇难。

幸好两个皇子逃跑时得仙人相救才幸免于难。周文王顺应天时,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这个无道昏君;姜子牙时运不济,后被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所聘,为伐纣的最高统帅,一场战争无可避免。最后,商朝被推翻,周朝建立,姜子牙完成封神。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