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给宝宝讲历史故事_和尚说故事

适合孩子听的有趣的历史故事人物?

张献忠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后两句才是核心,并不是道济和尚为自己吃肉喝酒找的借口。

但这句话还有个背后的故事。也是关于张献忠的。在张献忠攻打渝城的时候,他在一个破旧的寺庙里抓住了一群僧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他想到了一个侮辱僧人的方式。因为僧人都是受戒条吃素的,所以他就想让这些和尚破戒吃肉喝酒,对于僧人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有些僧人更是宁死也不破戒,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叫做破山的僧人对张献忠说:“要我吃肉喝酒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放过其他人,也不要去屠城。"张献忠觉得和尚吃肉喝酒很有意思,于是就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边吃肉喝酒,一边说出了那句非常经典的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修行人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仁清法师:孩子难管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

孩子相当难管,请问是业力因素还是后天因素有关呢,佛法的原理是比较圆融的,孩子难管首先得要看我们管的对不对,假如我们管的对了他还不听,逆反,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难管,但是呢程度不同,与业力因素有关呢,还是后天因素有关呢,都有关。

所有的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都叫做业因,因和缘,我们可以大概分成为,过去的原因称为因,现在后天的这个情况原因称为缘,后天的情况就象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现象,特别是电脑、网络和一些不健康的宣传。这些,文化道德的腐败、堕落等等这一些,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这是一种缘,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很大的福报,没有很高的智慧的话,就往往被这种缘污染啦,一旦污染到一定程度我们再调教起来,难度都很大,所以这个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期盼,这个都是一个天性,这个是纯真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但是发挥不发挥作用,还看你跟这个孩子的因缘,主要还是看跟这个孩子的因缘,所以刚才我有一句话大部分都很难管,不是所有的,为什么这么说,主要还是看你跟你孩子的因缘。刚才讲到了,所有的善,你付出不见的当时就有善报。如果你跟你的孩子是一种恶缘,那确确实实很麻烦,我见过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这种关爱,这种牵挂,是无私的,但是呢孩子有的他就是不懂,什么也不理解,我行我素,对父母造成了极大的一种精神的压力,这种情况呢类似我们说的情债。所以说,情之重必须把它冲淡,这就回归到我们上一个问题上了,情之重一定把它冲淡了,如果不冲淡的话,在轮回过程当中是非常纠结的,非常难处理的东西,情执,情债最难还,因为他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他跟这个经济债不一样,经济债你欠他十块,他讨要你二十,要不了走,最后是因缘果报显现的话,最后是你把他的连本带息还啦,他再跟你讨债就讨不了啦,没有那个业因啦,他就不显现果报啦。情不行,情是一种缠缚,他是种子、心的熏染,这个心的熏染,他可以无限的扩大,无限期的延长,这是非常麻烦的。

所以说孩子难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的走进孩子的世界,学会走进孩子的世界。那天有一个,居士,那个到寺院里诉苦,一去了我就说:你看,我说你上小学的时候没学会的东西,都比你的孩子早先学会啦,就为了教他那孩子他先学会啦,他说对啊师父,我小时候没会的东西,现在学会啦!是因为他的孩子他先学会啦,但是呢他的孩子还没会。也有可能因缘果报这种扭转,他的孩子他妈怎么交都没交好,到他的孩子再生孩子的时候,他的孩子又学会啦,哈哈...,往往都是这样,往往是这样。所以尽量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尽量跟他们这个拉近距离,他们的不听话,他们的逆反,你,完全可以先放纵他一段距离,在某个范围内放纵他一段时间,就是你一定要认识他,当你认识了他,你就有办法啦,一定要抽出一段时间来,特别是你家庭,你肩负着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任务的父母,一定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跟孩子沟通,只要有沟通就有办法,就怕是不沟通,如果不沟通,孩子在逆反期,你们要闹的很僵的话,可能这一生当中,你也就失去了教育他的机会啦。

因为说句实话,孩子在青春期的逆反,每个人都有,一定要学会善巧,再加上呢要研究一些心理学啊各方面,包括多诵一些经书,研究经法等佛教的法理去指导他啊,多关爱他啊,这也是一种方法,这也是一种方法。当然每个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就看你个人的努力和你具体的因缘,所以说孩子不好管与先天的业力和后天的因素都有关系。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三生石的历史典故?

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

传说,唐朝时有一个和尚圆泽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两条路可以走,圆泽要走一条,李源要走另一条,最后还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圆泽脸色一变说:我所以坚持不走这条路就是这个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经三年了,今天见了面再也躲不过去了,一会你去看

那个婴儿,我会以笑为证,我们如果有缘十二年后在钱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见。

说完,那个妇人就生产了。李源过去一看,那个婴儿果然对他笑了……

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而至,正是一个月明之夜,忽然听到一个牧童唱到:"

和尚给宝宝讲历史故事_和尚说故事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是圆泽,就想上前和他亲近,可牧童又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下瞿唐。唱完就不知所踪……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金蝉的来历和传说

从前,山下有个普陀寺,这年一场洪灾,淹了寺庙的山门,僧人们无处藏身,都去投靠其他庙门了。洪水退去后,偌大的寺院里只剩下老方丈和一个无处可去的小和尚。

望着破烂不堪的庙堂,小和尚一筹莫展,老方丈宽慰道:“不慌,咱这庙里还有样宝贝。”说完拿出一个金蝉,这蝉儿拇指般大小,金头金翅,身子像玛瑙一般闪着五彩的光,煞是好看。小和尚这才破涕为笑:“把这金蝉卖了换成银子,咱们就可以修缮庙宇,让香火再度兴旺起来!”

于是,一老一少带着金蝉来到山下,找了一个临街的客栈住下。白天小和尚出去化缘,老方丈就在客栈门口一坐,把金蝉摆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叫卖。金蝉摆出大约一个月,一天,一个大腹便便的富商路过此地,立即被金蝉吸引住了。此人叫赵大年,财大气粗,家里珍藏了不少宝贝,可这只金蝉太特别了,拿起来竟然能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瞬间便抚平了他心里的浮躁……

赵大年卷起袖子,要和老方丈谈价。老方丈并不理会,他用一根木棍在地上划拉了一串数字,赵大年看清价钱,说:“便宜点,这金蝉我要了!”

老方丈慢吞吞地说:“一千二百三十两零六钱银子,少一文也不卖。”

赵大年耐着性子说:“大师,这世间哪有一锤子买卖,这样吧,我给你个整数,一千两,如果你愿意出手,明日就到天顺大酒楼来找我。”说完扬长而去。

老方丈没有去找赵大年,每天照旧坐在店门口卖金蝉。三天后,又来了一个买金蝉的人,那人很有诚意,把价码提高到一千二百两,可老方丈很执拗,只一句“金蝉不二价”,就把那人给打发了。

不料一个时辰后,此人又回来了,再次出价到一千二百三十两,大家以为老方丈这回不会再坚持了,没想到老方丈还是直摇脑袋。那人哭笑不得地说:“你卖这么贵的物件,还差六钱银子吗?”

老方丈收回金蝉,道:“施主,老衲是个和尚,不是商人,施主要是真爱此宝,请再拿六钱银子来。”

那人说:“实话告诉你,我也是替人办事,这六钱银子虽然不多,可我也做不了主!”大家顿时猜测到,这人一定是赵大年打发来的,想来人家也不差那六钱银子,就想置口气呗。

从那天起,再也不见有人来问价了,连店主都沉不住气了,忍不住劝老方丈:“咱们这里是穷乡僻壤,难得碰到一个买得起金蝉的主,何况你们师徒二人要吃饭、住店,天天都得花钱,你不如主动去找那姓赵的谈谈,他这种财大气粗的人就是好个面子,你就当这六钱银子卖给他个面子嘛!”

不料老方丈眼皮一耷拉,说:“施主请不要多管闲事,我徒弟出去化缘了,他一回来,我就把这几天欠的房钱如数还上。”店家一听,这老和尚不知好歹,一生气再也不劝他了。

傍晚时分,小和尚化缘回来了,谁知他刚进门,就与一个住店的红脸汉子撞了个满怀,那人胸前也不知抱了个什么东西,只听“哗啦”一声脆响,一些碎片掉落下来。那红脸汉子立即扯住小和尚,说他撞坏了自己家传的玉器,非要他赔银子不可。小和尚吓得面无血色,赶紧回去找师傅商量主意。

老方丈知道这是赵大年设的一个圈套,无非是想逼自己就范,可他现在别无他法,只能去找赵大年,把金蝉卖给他。不料,老方丈接过银子一看,发现只有一千两,便说:“施主,这……”

赵大年佯装不懂地问道:“我只答应过出一千两银子,如今一分不少地兑现了,有什么问题吗?”

老方丈无言以对,正要离开,小和尚赶紧作揖道:“施主,请您发发慈悲,我师父算出修缮寺庙的费用,刚好是一千二百三十两零六钱的银子,多一文无用,少一文不够啊!”

赵大年听了“嘿嘿”一笑,心想:这老和尚真能吹,寺庙还没修,他怎么知道花多少钱?便忍不住讥讽道:“修缮寺庙是一笔大数目,预算上有百十两的出入很正常,可要想算得一文不差,除非是神仙!”

老方丈叹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要不信,可愿和老衲打这个赌吗?”

赵大年一听,脾气上来了:“打就打,你不够的银子我给你垫上。”

老方丈笑道:“那你不怕老衲还不上你的银子吗?”

赵大年说:“不怕,寺庙修好了,有香火钱可以收。”

一个月后,寺庙修缮一新,一结账,正好是一千二百二十五两,赵大年听了报价,暗自心惊,没想到数字和老方丈的预算竟如此接近,不过接近是接近,并没有像老方丈说的一文不差啊。

这时,小和尚跑过来告诉他,香案上的木鱼被水泡得裂开了口子,还要再添十只新的。赵大年找来木匠一问,做十只木鱼的工钱和料钱恰好是五两六钱银子!

赵大年惊得半晌合不拢嘴,他连忙去见老方丈。此时老方丈正在禅房里打盹,赵大年是个粗人,不管不顾地叫嚷道:“您真是神仙哎!神仙,那垫付的银子我不要了,我只想请您给我算算,我这辈子能活多大岁数,能赚到多少钱……”

老方丈微微睁开眼,忽然声如洪钟地说:“赵大年,我不知你能活多久,此生还有多少福可以享,我只知道,洪灾之时你趁机抬高米价,赚得一千二百三十两零六钱的黑心钱,如今已一分不少地吐了出来,以后若再干这种投机取巧的勾当,定会折减阳寿,殃及子孙……”

说完这番话,老方丈便入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

小和尚上前一试鼻息,顿时大哭起来。

小和尚不知道,上次洪水半夜袭来,老方丈年老体衰,当晚就已油尽灯枯,只因心中惦念着庙里的众僧,才一息尚存,用最后一点余力完成了寺庙的修缮。

赵大年见小和尚正虎视眈眈地望着自己,哪还敢久留,他战战兢兢地从怀里掏出那只金蝉,递给小和尚,说了句“小人惭愧”,便灰溜溜地离开了。

小和尚捧着金蝉,心中五味杂陈,当初师父拿出这件宝物时,他心中还犯过疑,以为师父私吞了大量香客的捐赠,现在他忽然想到,师父的法号不就是金蝉子吗?莫非这金蝉是师父的魂魄所化?就在这时,那金蝉忽然动了一下,小和尚以为自己眼花了,再仔细看时,那金蝉竟然弹了弹翅膀,“吱”的一声飞出了窗外……

见此情景,小和尚开心地笑了。

此后他时常听到窗外的蝉鸣,好像在跟他一同颂经礼佛……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