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的历史故事少儿,南湖红船的历史故事少儿视频 2024-12-30 23:40:34 0 0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 深秋的南湖,微风习习、清波荡漾。一艘长约16米、宽3米的画舫静静地停在岸边。 世上恐怕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够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这艘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的红船,旺季时每天会有近两万人来此感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情境,如今已先后迎来了3000多万人次参观。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事发之后,代表们主张把会址移到杭州西湖,但由于西湖游人多、易暴露,且从上海到杭州费时也多,未被采纳。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去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在南湖租游船开会。因上海去嘉兴通火车,当天可来回;在南湖开会,既安全又方便,此建议得到代表们一致赞同。于是决定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就在这艘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低沉却铿锵有力。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字也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这条船见证了党的诞生,因而也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船之名红,不在其色而在其意,红船由此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重要象征。 南湖红船的历史故事? 时间回溯到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寓所举行。 会议刚刚开始,有个陌生人拨开门帘向里张望了一圈儿,有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慌慌张张地说:“我是来找社联的王主席的,对不起,找错地方了。”顿时,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职业警觉,他猛击一下桌面说:“社联从未设主席一职,这一定是密探,我建议会议马上停止,大家分头离开。”这一警觉做法,使各代表暂时躲过了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 议程没有结束,会议还要延续,怎么办?大家反复商量,最后接受李达妻子王会悟的建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为了缩小目标,代表们登上事先租好的画舫。船在湖里慢慢转了一圈,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便停了下来。李达的妻子王会悟,装扮成歌女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个红船上开始了。 王会悟始终坚守观察着湖面的动静,每当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会根据情况敲打舱门提醒。 下午5点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现一艘汽艇,好像正朝画舫而来,越驶越近!王会悟立刻敲打船舱通知休会。代表们马上收好文件,将事先准备的麻将摆上桌。汽艇越来越近,没有减速,又飞快驶过。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这只是一条普通游艇。这又是一场虚惊。 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直到傍晚6时分。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同时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面对满天风雨阴霾,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呼出时代的强音: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 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红船”先后已接受2200多万人次瞻仰。世上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 红船舞蹈故事? 工行金华分行的舞蹈节目《红船》,以嘉兴南湖的红船为故事背景,演员用富有意象的舞蹈动作来表达当年的革命前辈对未来新社会产生的憧憬。一根红绸化作希望、信仰、生命,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船》更具体地体现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爆发,每一根红绸代表着国旗的一针一线,而长长的红绸聚集一起时,代表了革命先辈团结的精神品质。舞蹈《红船》致敬了在红色主义事业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同时也展现出工行人在银行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具有奋勇争先、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愈战愈勇的工行精神和大行担当。 舞蹈《红船》鲜明的主题加上演员精彩的表演,果然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而这一背后,是工行人的努力付出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