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音乐伴奏有哪些历史_故事音乐伴奏有哪些历史人物 2024-12-31 06:49:15 0 0 光阴的故事(中国合伙人版本)伴奏用了什么乐器? 一开始是钢琴、吉他、贝斯,8秒开始有手风琴,16秒开始唱的时候有吉他和合声器做到弦乐铺底,1分06秒手鼓是新加进来的。 音乐知音典故? 古代最有名的音乐知己就是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人尽皆知,此外,还有荆轲和高渐离,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巴赫是一位受人欢迎的管风琴演奏家,经常有人请他去弹奏管风琴,并且要他指导合唱团的训练和演出。巴赫不断地追求音乐上的成就,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公元1723年,谱写出一首空前绝后的作品,那就是非常著名的,《马太受难曲》。这首乐曲表达出耶稣受难时,圣徒们内心的感伤之情。演出《马太受难曲》需要非常庞大的乐队编制,巴赫在第一次公开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意外地失败了。巴赫非常伤心,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愿意公开演奏这首曲子了。直到一百年后,由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经过一百多天的练习,以一手弹奏钢琴、一手指挥乐团伴奏,才成功地演绎出这首《马太受难曲》,让人们真正地了解巴赫音乐的伟大奥妙之处。巴赫是位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生创作的乐曲都是奉献给上帝的。巴赫每个星期都为教堂写一出神剧,每一个受难日都为上帝创作颂歌。上帝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生命源泉。他到了晚年,即使双眼失明,也从不怨恨,仍然赞颂上帝。所以他的内心非常平静,仍然不断地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贝多芬十大名曲的创作故事?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9首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和2部弥撒曲。而他所创作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一直以来都是小提琴演奏家们的挚爱,更是成为所有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课。几乎可以说,10首奏鸣曲是按照贝多芬的生命轨迹、性格的变化形成了各自风格,其中,尤以第五号《春天》和第九号《克莱采》最为著名。 1797-1798年间,贝多芬创作了《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1, 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2, A大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3, 降E大调》,这是他的第一套小提琴奏鸣曲,三部曲目都是题赠给他当时的老师萨里耶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1798年,贝多芬曾与小提琴大师史邦齐希(Ignaz Schuppanzigh,1776-1830)举行联合音乐会,当时就留有贝多芬担任伴奏演出奏鸣曲的纪录。 那一时期,贝多芬受到莫扎特于1784年发表的《小提琴奏鸣曲K.454》的影响,创作小提琴奏鸣曲的手法也依循着其小提琴奏鸣曲形式作改良,虽然贝多芬早期承袭着莫扎特的创作手法,但其求新求变的创作力正开始萌芽。 “春天奏鸣曲”成第一创作期经典之作 贝多芬的《第四小提琴奏鸣曲,OP.23,A小调》创作于1800年,呈献给富利斯(Morita Von Fries)伯爵。富利斯是当时贵族中著名的音乐爱好者,其府邸沙龙曾是维也纳音乐交流的中心。这首第四号曲问世时,与第五号曲共同编号为23,后来才分开编号。 同一时期,最著名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OP24-春天,F大调》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到维也纳最初十年中的作品,属于他早期稍晚一些时候的创作。这时贝多芬已经31岁,创作技巧已趋成熟,他的个性已基本形成。尽管这首乐曲写于贝多芬早期,但与海顿、莫扎特的真正古典主义音乐相比还是不一样,它充满自信乐观的精神信念,表达了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这首奏鸣曲一共有四个乐章。 实际上1801年,贝多芬的身体已很不健康,耳疾害了好几年一直没有治愈而且日益加剧,这给他带来痛苦。但贝多芬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艺术家是一团火,他是不哭的”,高尚的情操使他写出了充满青春朝气和乐观情绪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OP24-春天,F大调》。这部作品所有4个乐章的主题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