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小故事100字)青岛历史小故事100字左右 2024-12-31 21:13:12 0 0 青岛古代著名历史事件?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青岛近代历史最有名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19年以收回青岛为由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水岭。 青岛十大历史名人? 徐万且,西汉时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太初历》制成后,一直实施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长达189年之久,徐万且为《太初历》的制作成功做出重要贡献。详细 2.王邦直 王邦直(1513年~1600年),字子鱼,号东溟,即墨人,生于莱州府即墨县(今属青岛市即墨区),明音律学家、藏书家。王邦直是中国第一部音律专著——《律吕正声》的作者、音乐大师,汉谏大夫王吉的后裔。王邦直专著的《律吕正声》对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书中收录了伯牙学琴、武壬出师、海阳僧人等音乐故事,记有部分琴谱和民谣。该书援引浩繁,说理精辟;明万历年间,翰林周如砥将该书收藏于国史馆。 薛禄 薛禄(1358年~1430年8月11日),原名薛六,胶州(今山东省青岛市)人,明朝名将,古代青岛著名的人物之一。薛禄早年从军北平,后随朱棣起兵靖难,战功卓著,累升至都督佥事。永乐年间,薛禄数次随军北伐,并主持营建北京,官至右都督,封阳武侯。仁宗继位,薛禄加封太子太保,赐铁券。宣德年间,薛禄随宣宗平定朱高煦,又数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巡视边防。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进封太保,并在同年病逝,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详细 4.高凤翰 高凤翰(1683年~1749年),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今山东青岛市胶州市)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高凤翰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高凤翰作为青岛古代名人之一,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代表作品有《砚史》、《南阜集》等。 王吉 王吉,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今青岛市即墨区),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他是中国最早的晚婚提倡者,主张晚婚的目的是要达到“不夭”和“明教化”,意即“优生优育 庸谭 庸谭,西汉胶东国(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人,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汉庸生”。他一生不入仕途而以布衣终,潜心研治古文《尚书》和《齐论语》,造诣精深,并悉心传于后学。据《汉书·艺文志》和《后汉书·马融传》等记载,自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最知名的古文经师都与他有着明晰可考的师承关系,作为青岛最有名的古代人物之一,两千年来庸谭一直受到后人钦敬。详细 7.黄嘉善 黄嘉善(1549年~1624年),出生于即墨城(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黄嘉善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大司马奏议》、《见山楼诗草》等 8.匡源 匡源(1815年~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书画家,教育家,晚清大臣,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匡源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认真刻苦;十三岁考秀才,文采卓异,擅诗文,号为神童,少有大志;道光二十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匡源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历代文选》、《历代诗选》、《珠云仙馆诗钞》、《名山卧游录》、《唐宋元明绝句选》、《奏议存稿》等。详细 9.王垓 王垓,字汉京,即墨人,清朝官员、使节。少年时,王垓家境贫寒,然而读书非常刻苦,曾以教书授徒养家糊口;1649年(清顺治六年)考中进士,授行人,掌传诏、册封等事宜;1663年(清康熙二年),王垓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并著有《使琉球记》命,记载了其出使琉球的经过及琉球国的风土人情 10.黄宗昌 黄宗昌(1588年~1646年),字长倩,号鹤岭,明末清初即墨人。黄宗昌于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雄县(今河北雄县)令,到任后立即将境内横行不法的宦官魏忠贤党羽全部正法,后调任清苑(今河北清苑)县令。因受排挤被降职,回乡闲居。崇祯十五年(1642),即墨遭清兵围困,变卖家产作军饷,率众护城。晚年在崂山修筑“玉蕊楼”隐居,寻胜探奇,吟诗抒怀。黄宗昌是古代青岛著名人物之一,著有《崂山志》等文稿数十卷。详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