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中含历史故事_有哪些诗中含历史故事的诗句

出自历史故事有关的词语?

1. 匡衡凿壁(凿壁偷光) 发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释义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闻鸡起舞 发音 wén jī qǐ wǔ 释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有哪些诗中含历史故事_有哪些诗中含历史故事的诗句

5.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名落孙山【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8.孟母三迁【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9.祸起萧墙【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10.卧薪尝胆 发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书湖阴先生壁中啥两句诗中含着历史典故,分别是啥?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在后两句运用了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的意思是:护田:保护园田。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

“护田”出于《汉书?西域传》:“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是讲汉代时开发新疆,以驻军屯田的事情。

而“排闼”是《汉书 樊哙传》载:“黥布反时,高帝尝病,恶见人, 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说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疏远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樊哙不顾卫兵的阻挡,推门闯进,劝说刘邦不要像秦二世一样只和宦官混在后宫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路过不谢邀!

这个就比较地多了。就介绍四个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一,指鹿为马。

据说秦二世胡亥当政的时候,丞相赵高把持了朝中的大权。某次,赵高就想测一测自己在朝中大臣的人气指数到底有多高了。于是,赵高就让人把一只梅花鹿迁到了朝堂上,让群臣来辨认这是一只鹿呢还是一匹马。朝中不少人害怕赵高的权力,都纷纷附和赵高说那是一匹马……这就是“指鹿为马”成语的典故的来历了。

二,扑朔迷离。

这个成语的由来和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有关联。据说花木兰乔装打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十二年,在同行侪辈当中居然没有人知道花木兰是其实一个“女儿身”。一直到花木兰重现女儿装了,伙伴们才都恍然大悟了!然后,《木兰诗》在结尾部分就说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

这两个成语的诞生,都是和前秦王苻坚有关系的。因此就放在一块儿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了。约公元4世纪中期的时候,前秦王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而且国力逐渐强大起来了。于是,苻坚就想一鼓作气灭亡了东晋统一了全国了。熟料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当中,东晋方面仅以3万人就大败了前秦约10万人的部队了。苻坚带领着前秦的残兵败将路过鸡公山的时候,听到风吹草动以及野鹤的鸣叫声,都误以为是东晋的伏兵……这也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的来历了!

你还读过哪些历史故事?选择一则喜欢的写下题目和主要内容?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没有钱买蜡烛来照亮。于是他看着隔壁家透过来的光线,于是就把自自己家墙上凿了一条缝,借着别家的光线来看书,最终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