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谦让的历史故事,关于近代谦让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1-07 13:03:09 0 0 有关谦让的故事,事例? 当谈到谦让的故事和事例时,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展现了卓越的谦让品质。有一次,父亲的朋友带来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和兄弟们自己挑选。 孔融没有选择最大的梨子,而是挑了一个最小的,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这个故事虽小,却体现了孔融的谦让美德,他懂得尊重他人,愿意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古人因为谦让吃亏的故事?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皇太极突然去世后,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不是年幼的福临,而是豪格和他的叔叔皇太极。 当时,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皇太极的二哥代善,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则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基的重臣也大有人在。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豪格自己却多次说自己“德小福薄”,不配继承皇位。其实,这是谦虚表姿态的一句话,却让支持豪格的大臣寒了心。最终,多尔衮顺势提出福临继承大统,并获一致通过。 悲剧的故事,还未结束,顺治五年,多尔衮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把豪格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允恭谦让的历史典故? 允:诚实。恭:恭谨。克:能。让:让贤。 忠诚谨慎,推贤让能。 形容人的美德。语出《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晋.潘岳《司空密陵侯郑袤碑》:“於铄元侯,则天垂象,弘操岳峻,宇量深广。允恭克让,宣哲清朗。” 唐.裴光庭《宰相等上尊号表》:“若乃钦明上古,克恭克让,缀学设教,定礼创历……此陛下之圣文也。” 宋.钱若水等《太宗皇帝实录》卷八〇:“大行皇帝,允恭克让,豁达神武。” 民间流传的邻里谦让的故事?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建房子的时候因为土地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张英知道后,拿起大笔,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之后,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既感动又羞愧,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最后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村民们可以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并成为邻里谦让和谐的象征。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