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才有得的历史故事_有失才有得的名人例子 2025-01-16 16:01:29 0 0 有得才有失的故事? 有一个阿拉伯的的富翁,在一次大生意中亏光了所有的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债务。 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相依相随。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棚。他看到里面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 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独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立在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籍,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也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不由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整个村庄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幸存者,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又出发。 每个人都会碰到挫折和失败,特别是从事销售事业的人们,在你为失败而痛苦时,其实,你已经得到人生的经验。 关键是你要有悟性,人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失与得。 失得勿恒是典故吗? “失得勿恒”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典故。 不过,与之相似的有“失得勿恤”这个说法。“失得勿恤”出自《易经》中的晋卦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意思是不用顾虑损失和获得,前往吉祥,没有不适宜的事。 《象》说:“不用顾虑损失和获得,是因为前往会有喜庆的原因”。六五是阴爻居刚位,五爻是君位,就是天子之位。六五虽然是阴爻居刚位,为不当位,但六五居中,在《易经》中“中胜于正”,所以天子六五能居中将身边各派阳刚大臣的势力进行调整平衡,如此对整个形势也是有利的。 “失得勿恤”可以引申为做事时不用考虑得失的结果,只要自己努力奋斗,自然会有想要的结果。以做事影射到为人上,就是说只要行得端、问心无愧,就不用担心眼前一时的得失。 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失去徐庶后得到了诸葛亮。刘备以仁义为名,行得端、问心无愧。他虽失去徐庶,却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最终得以建立蜀汉政权,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这正体现了不用计较得失,得失都是相辅相乘的道理。又如塞翁虽然失马,但谁能想到后来却因此得福。 其含义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一定的相近之处,都表达了不要过分计较得失,事物的发展可能会有意外的变化和转机。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类似这样表达得失观念的语句还有很多,它们强调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事物变化的理解。但“失得勿恒”并非一个被广泛认知的特定典故。如果你想了解的是其他内容,可以提供更多背景信息或上下文,以便我更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 一字千金的故事? 吕不韦对于自己商贾的身份仍然耿耿于怀,他知道百官虽然迫于他的权势,但不少人仍然看不起他。 为此,他极尽心思想要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便效仿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赵之平原君以及齐之孟尝君,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一日,他召集门客,想要找到提升自己威望的方法,于是就有人向吕不韦提议,何不相仿孔子等人,修纂书籍,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威望,还能给后人留下瑰宝。 吕不韦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立即组织门客,开始了文字工作,集百家之所长,编纂了一部奇书——《吕氏春秋》。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吕氏春秋》终于问世,吕不韦将其悬挂于咸阳城门,广邀天下士子前来品阅,并承诺,凡是有人能够在《吕氏春秋》中修改、增减一个字,便赏赐千金。 这就是一字千金这个典故的故事,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辞文的赞赏。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是什么意思? 刘备当时是徐州牧,收留了吕布。曹操使出驱虎吞狼之计,让献帝下旨令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出兵后,留下张飞守徐州。可张飞喝酒误事,被吕布偷袭成功,丢了徐州城。刘备知道后,叹气说:“得何足喜,失何足忧”。意思是徐州本来就是别人让给他的,得到了也没什么可高兴的,失去了也不用太难过。这里面也有安慰张飞的成分。 失一时土地得一片江山的典故? 李世民向东突厥求和称臣,而后借突厥之手评定全国,而后又灭掉东突厥取得江山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