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词语及解释大全_历史故事词语及解释大全图片

出自历史故事有关的词语?

1. 匡衡凿壁(凿壁偷光) 发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释义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闻鸡起舞 发音 wén jī qǐ wǔ 释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黄袍加身 发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释义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4.近水楼台【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录》【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名落孙山【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8.孟母三迁【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9.祸起萧墙【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10.卧薪尝胆 发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比如“闭门造车”、“高瞻远瞩”、“画龙点睛”、“一箭双雕”等等。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历史典故或者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比如“闭门造车”来自于《战国策》,故事讲述了韩国的墨子闭门造车,通过这个故事,人们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的人。历史故事中的成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语言,更能够增加人们对历史的了解。

10个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词语及解释大全_历史故事词语及解释大全图片

【成语故事】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3、以一当十   

【成语故事】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4、道听途说   

【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5、一片冰心   

【成语故事】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按图索骥   

【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7、气壮山河   

【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8、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9、鸡犬不宁   

【成语故事】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0、力不从心   

【成语故事】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