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历史明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2025-02-06 17:05:17 0 0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1.子路负米:子路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政事著称。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满足了父母的愿望。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闵子骞芦衣顺母:闵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从小就死了生母,父亲娶了后妻,成为他的继母。继母对他不好,但他依然孝顺。一个严寒的冬日,闵子骞给父亲赶车,冻得瑟瑟发抖,父亲发现他的棉衣里填的是芦花,而非棉花,非常生气。回家后,闵子骞的继母向他道歉,他请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陈毅探母: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但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发现后,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然后亲自为母亲洗尿裤。 4.方观承千里探亲: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名人们孝顺父母的品质,他们的行为不仅感动了家人,也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传颂千古的佳话。 关于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尽管繁忙的工作日程,杰基·陈以其对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而闻名。他定期抽出时间陪伴他们,经常探望他们并一起用餐。当他母亲去世时,杰基·陈因悲痛而取消了所有工作,并亲自安排了她的葬礼。 他承诺永远在金钱和情感上支持他的父亲,并确保他过着舒适的生活。杰基·陈的孝顺和对父母的奉献精神激励了许多人,表明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没有忘记他们家庭的价值观。 熟知的名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