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师历史故事名称_尊敬老师历史故事名称大全

尊敬师长的历史故事?

岳飞与三支箭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例子?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尊重学生的名人事例?

叶圣陶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尊重孩子,教育孩子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著名的事例是四颗糖的故事。

叶圣陶在校园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去。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去一下。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站在那里等他,叶圣陶温和地递过去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听从我的训斥把砖头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去。

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

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古代尊敬师长的成语有哪些,要有故事情节?

尊师的成语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尊师的成语故事: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尊师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有关不尊师重道的故事谁知道?2个就够了?

以下是两个不尊师重道的故事:

子路遇师襄子,子路自以为鼓瑟熟练,请求其师襄子允许自己深造,襄子拒绝了。子路认为这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好机会,然而襄子不同意,认为子路应继续练习,而不是为展示自己而放弃学习。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年轻时曾在洛阳就学于贾谊,贾谊是洛阳文人中的佼佼者,韩愈虚心向他请教,双方成了忘年交。数年后,韩愈做了监察御史的官,而贾谊却被贬到遥远的南方。韩愈感到非常难过,他认为贾谊的才学胜过自己,却不知为何会被贬官。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慨,他写了一篇《师说》,其中提出了“不耻下问”的观点,强调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虚心请教,而不是自以为是。

尊敬老师历史故事名称_尊敬老师历史故事名称大全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