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使人进步的历史故事(竞争使人进步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2-06 19:30:24 0 0 古代对手竞争的故事? 1、负荆请罪 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2、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发生在孙刘联合破曹期间第一次是周瑜在孙刘联合作战中受伤,孔明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第二次是周瑜和孙权设下美人计骗刘备到东吴,企图陷害,被孔明识破,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次是周瑜欲偷袭荆州,孔明将计就计,打败周瑜最后周瑜大呼:“既生瑜,何生亮!”然后被活活气死。 3、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作战。因为周瑜的军队缺少武器——箭,诸葛亮用诡计把20只船全部插满稻草人驶向曹军军营,然后击鼓。曹操以为周瑜要攻打他们,便射出如雨的箭。经过清算,有10多万支箭,这正好弥补了周瑜军队的兵器不足。 草船借箭,历史上有事实,但主要人物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孙权命令船调头,好让另一侧再受箭。很快,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回。曹操见此,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罗贯中把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孙权移到诸葛亮身上,只是为了彰显诸葛亮的智慧吧。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老百姓家只知道《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因此,“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4、孙膑与庞涓斗智 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然后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后来孙膑大败庞涓。庞涓拔剑自刎。从此,孙膑的名气就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 5、鸿门宴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竞争比合作更助于社会进步的例子? 物竞天择。我们人类简直是个完美的例子,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造就了更先进的动植物,也产生了我们人类。在这过程中,有人们群居共度危难的互助,但这种互助是在人类这一物种内部进行的,其终极目标是与其它物种的竞争,所以说物种的进化,竞争是根源。 古代关于竞争与友情的故事? 蹴鞠场上,人山人海,锣鼓翻天。大牛突然倒下去,二牛放弃射门直接拉起大牛去找大夫。于是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