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圆的历史背景故事,有关圆的历史背景故事有哪些 2025-02-07 01:35:10 0 0 圆的历史故事?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作出第一个圆的呢? 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 6000年前,半坡人就已经会造圆形的房顶了。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时,就把几段圆木垫在重物的下面滚着走,这样就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关于圆的故事和寓意? 民间有句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常规理解是这样的,农历每个月月亮最圆满的时刻往往不是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解。这句话只不过是一种修辞的手法,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十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圆的,要视乎当月的具体情况。 正因为十五、十六晚上的月亮又亮又圆,人们对八月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又增加了更多的期许,所以觉得八月十五、十六晚上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 数学家与圆的故事? 我国古代的刘徽他为了圆周率的计算一直潜心钻研着。一次,刘徽看到石匠在加工石头,觉得很有趣就仔细观察了起来。“哇!原本一块方石,经石匠师傅凿去四角,就变成了八角形的石头。再去八个角,又变成了十六边形。”一斧一斧地凿下去,一块方形石料就被加工成了一根光滑的圆柱。 谁会想到,在一般人看来非常普通的事情,却触发了刘徽智慧的火花。他想:“石匠加工石料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呢?” 于是,刘徽采用这个方法,把圆逐渐分割下去,一试果然有效。他发明了亘古未有的“割圆术”。他沿着割圆术的思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边数依次加倍,相继算出正12边形,正24边形……直到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到圆周率兀的近似值为157/50(3.14);后来,他又算出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圆周率近似值:π≈3927/1250(3.1416)。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