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红色革命的故事(红色革命古事)

你的家乡有哪些红色革命故事?

我的家乡有很多红色革命故事。

首先,家乡是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我家附近就有红军长征路,在这里,红军曾经进行了多次战斗,为人民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家乡还有一位著名的革命英雄——何叔衡。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英勇战士,曾经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战斗,直到被敌军擒获,他还是坚决不屈不挠,最终牺牲了。

再次,我的家乡还是一座革命老区,当年红军驻扎在这里,进行了多年的游击战,为当地人民争取了解放和幸福生活。

总之,家乡是一片革命斗争的沃土,有着众多英勇的革命者在这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汾的红色故事讲述?

《智取据点发生地》小贾村故事

1938年4月临汾县抗日武装模范自卫队首长景仙洲,通过侦查获悉,驻守小贾村据点的日军都奉命往西山扫荡去了,据点里只有部分伪军。景仙洲抓住时机带领队友包围伪军据点成功俘获伪军22人,缴获步抢20支,手抢2支,子弹,手榴弹,大米等物资。这部抗日故事再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艰苦奋斗,小贾村军民在坚苦的抗日战争和伟大的解放战争,坚定革命信仰同敌人拼死斗争的情形。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耻辱的历史,不要忘记根据地那些为了打击侵略者牺牲的烈士,不要忘记用生命和鲜血建立根据地的那些英雄,为了今天和平生活牺牲的英烈,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此至敬礼!

红色革命故事精彩片段和诗词?

1、《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历史上红色革命的故事(红色革命古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梅州学宫的历史红色故事

高举革命旗帜

红四军挺进梅州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穿过熙熙攘攘的梅城江北老街,更能感受其中的梅州历史记忆。作为梅州文脉的见证,梅州学宫始建于北宋年间,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蔚为大观。

距离梅州学宫不远处的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里,江文秀翻阅着史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所翻阅的史料篇章题为《红四军挺进梅州》,那是一段发生在1929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梅州学宫。

“红四军挺进梅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当时扩大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贯彻,对当时广东东江地区、特别是粤东梅州地区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江文秀介绍说,1929年1月,由于革命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红军第四军(亦称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相继向赣南、闽西和粤东北梅州地区进军,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而这一举措,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迎接红四军入粤,东江、梅州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应工作,从组织、军事、政治、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整部署,足以证明对红四军入粤的重视与欢迎。

时至今日,仍能在江北老街看见些许当年的革命标语印记。对于居住在梅城的老一辈,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段历史。“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经常讲起红四军攻占梅城的革命故事。”时常到梅州学宫散步的李叔如是说。

红四军进军梅州,并不是长驱直入,亦不是大部队统一进军的。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3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当天,前锋一纵队在林彪率领下抵达梅县松源,在五里桥附近与敌军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敌军一触即溃。20日,朱德率2000多人从石下坝到松源。21日至22日,二纵队也集结在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

10月24日晨,红四军抵达蕉岭县城。“红四军从松源出发时制定的计划,是打下蕉岭后经平远进入兴宁、五华,然后到达东江赤色区域。”江文秀翻阅着史料介绍,在蕉岭当天,红四军即侦探得知梅城没有正规部队,只有本县警卫队守城,于是临时改变原计划,转而进攻梅城。

10月25日晨,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分两路从蕉岭出发向梅城挺进。下午,红四军大部队挺进梅县石扇、杨文,4时左右进抵大浪口。随即直捣北门祖庙,抢占了金山顶,控制全城。驻守梅城的敌军,听到红四军进城后不击而溃,逃离梅城。

傍晚,红四军已全部进入梅城,攻占粤东重镇——梅城。当即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颁布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

10月25日晚,朱德召集梅县党团负责人会议,指示4项任务。26日晨,梅县县委书记廖白(祝华)偕副书记黄耀寰(日彬)、干部陈任之与赤卫队二三十人,以及东江革命委员会机关进驻梅城孔庙明伦堂。

“红军进城后,立即张贴布告,维持城市秩序,并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江文秀说,由于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得好,梅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