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口才故事书_关于历史的口才故事书有哪些 2025-02-07 07:15:22 0 0 中国历史上十大口才最好的人都是谁? 中国历史上口才好的人有很多,个人觉得最好的是张仪,当然按小说来看诸葛亮也不差。 1.为什么是张仪?张仪首创连横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张仪:说到口才,不是针对谁 2.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要知道他的连横坑的魏国很惨的,跳槽到死对头那里,还能做相,这个现在真是不敢想; 3.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张仪劝说秦惠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于是,秦惠王就任命张仪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4.张仪戏楚:张仪游说楚怀王说,大王如果真要听从我的意见,就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于是,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 屡屡给张仪送神助攻的楚怀王 5.楚怀王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张仪回到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楚怀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等的一种凭证),到北方的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愤怒,斩断符节和秦国结交。 6.秦国、齐国建立了邦交之后,张仪才上朝。张仪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不曾听说过六里。” 7.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袭击秦国,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又割让两座城池和秦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 8.游说楚王: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没有立即离开楚国,而是又去游说楚怀王。楚怀王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亲善。 10.张仪后续游说了齐王、赵王、燕王,均达到预期,成为战国诸子百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王朗你确定要和我骂战? 11.为什么说诸葛亮口才也很厉害?三国演义中有一点大家一定有印象,就是诸葛亮伐魏时,王朗要与诸葛亮开嘴炮,先是痛骂诸葛亮一回,诸葛亮几句话就把他说的吐血死了,当然这个也不是很严谨,是三国演义上的; 12.还有就是在江东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13.历史上还有名的口才人士有曹刿(曹刿论战); 苏秦口才很厉害:可惜结局不大好 14.苏秦:战国时纵横家,他说:强秦崛起,乃“虎狼之国”,只有六国合纵,才能抵抗秦国的东侵,否则则会被强秦各个击破。 描写人口才好、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能说惯道 〖解释〗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对答如流 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辩口利辞 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辩才无阂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辩才无碍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舌灿莲花 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这些够吗?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帮到你的话,采纳吧! 口才绝伦是哪位历史人物? 张仪。 张仪为了实现连横目标,采取欺骗、蒙蔽等等不光彩的手段,从来不遵守道德和信义,并不能算是一个英雄。然而战国时期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正是这特定的时代背景给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可以说张仪的口才不亚于秦军的剑。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