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物历史故事简写(诸葛亮人物历史故事简写50字) 2025-02-08 18:56:06 0 0 缩写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很聪明😊传说诸葛亮在私塾跟一位老先生学习的时候。这位老先生以鸡鸣确定放学的时间。先生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不但黎明报晓,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上一阵。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鸡鸣的时间作为下课的时期。这位老先生讲书特别生动,诸葛亮非常喜欢听老先生讲书。特别是喜欢听他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乐毅和孙子兵法的故事。 可是有时听到兴头上,大公鸡喔喔地啼起来,先生就立即收拾桌上的书籍。宣布下课。这叫诸葛亮感到十分扫兴。 诸葛亮舌战群儒主要内容50字? 诸葛亮舌战群儒主要内容是: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火烧新野概括50字左右? 大败,曹操调兵遣将,围攻樊城,还派了徐庶去投降,刘备顾全大局,领老百姓逃难,曹军在后面紧追,情况危急,诸葛亮派关羽去搬救兵,见迟迟不归,决定亲自去看看。他一走,曹军杀到,刘备被困,家人丢失,赵云单枪匹马,去救刘备家人,赵云所向披靡,无人能挡,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张飞一人挡在长板桥上大吼一声,把夏侯杰活活吓死,曹军吓得退回几里。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下了大功,真不愧是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真是古今天下罕见的奇才。 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概括?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的曹魏名将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结果,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