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伟大的友情故事)历史著名友情典故

伟大的友谊故事发生的时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从1842年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不但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还互相充满感激之情。

(历史上伟大的友情故事)历史著名友情典故

互为知己互相帮助的名人例子?

恩格斯与马克思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从1852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我们看到这位全世界著名理论家的困境。

马克思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以后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

到底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饥饿贫困和家务琐事,困扰着马克思,他心情愤怒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和智慧进行理论创作。

对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当作是自己的困难。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

即使我因此到新的决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此时的恩格斯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他后来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从186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镑。

还常常“另外”给些资助。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担任了整理占有遗稿的众人,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战友的未竟事业。可见,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建立友谊的基础。

三国里的赞美美好友谊的故事?

桃园结义:讲的是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在张飞家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

过关斩将:讲的是刘备兵败后,军队被驱散,由关羽保护刘备的两个妻子。

曹操用各种好处想招降关羽,可关羽只收了一匹赤兔马,其它都归还曹操,途遇五关斩六将,终于平安的把嫂嫂送还给刘备。

六出祁山:刘备当上汉中王死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为了完成刘备生前未了心愿。

诸葛亮带兵六出祁山,南征北战,辅佐阿斗,最后心力交瘁而死,也可谓为主尽忠!

关于友谊的文言文故事?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伯牙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钟子期说:“妙呀!浩浩荡荡像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了琴,终其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没有值得他为其弹琴的人。并非只有弹琴是这个道理,贤者也是如此,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来善待他,贤能的人何必向人尽忠呢!马不是自己成为千里马,而是等到伯乐出现才可以。   【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荀巨伯忠于友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古代有关朋友的故事?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临阵逃脱,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又向桓公力荐管仲为相,而甘愿位在管仲之下。鲍叔牙死后,管仲在鲍叔牙墓前悲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后人即以「管鲍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坚贞真挚的情谊。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