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历史小故事(长征途中的历史小故事50字) 2025-02-14 18:01:17 0 0 在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一《彭德怀杀战马》 长征途中,部队马上要断炊了,彭德怀只好将饲养员叫来问:“还有几匹牲口?”老饲养员回答:“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彭德怀下令,“全部杀掉。”老饲养员坚决不肯杀大黑骡子,彭德怀说:“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有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这样,把牲口杀了,他们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了。 二《贺龙钓鱼》 当时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贺龙不声不响用麻绳和针做了一鱼钩,就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还真钓上鱼。他的堂弟贺文玳回忆:“也许是被红军精神感动了吧,鱼也来贡献。贺龙吩咐炊事员熬了鱼汤送去。后来,萧克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娃,因出生在红军土制的一座碉堡里,贺龙就给娃子取名为碉堡……” 三《传奇的“一碗子”》 1936年7月,红军经过柯河时,几位藏族牧民在返家途中遇到一名身负重伤、气息奄奄的女红军,身边带着一个小男娃。女红军用微弱而颤抖的声音吃力地说着什么,牧民们不懂汉语,不过从女红军的表情看得出,大意是请求他们收养孩子。当牧民索朗会意地把小娃抱起来向她频频点头时,这位女红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牧民们迅速地掩埋好女红军的遗体,把孩子带到家里隐藏起来。从此,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善良的牧民们纷纷伸出了救援之手,你一碗糌粑、我一坨酥油,共同抚养着红军娃娃。渐渐地, “一碗子”便成为牧民们对红军娃娃的称呼,也成了这位红军遗孤的正式姓名。后来,长大成人的“一碗子”,和垮沙乡的藏族老乡一道,迎来了阿坝解放, 过上了幸福生活。 四《一个糌粑盒子的故事》 在马尔康木尔宗,听说红军要来,全村男女老幼都跑光了,阿斯足家有一个60多岁的老喇嘛,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未能随众离去,但仍然受畏惧情绪的驱使,想出门去不远的斯密寨躲一躲,当他拄着拐杖在小路上艰难行走时,迎面走来一个红军战士,亲切地招呼他,嘘寒问暖,热情地掺扶他回到寨子上,这时虔诚的喇嘛,才如梦初醒,醒悟到村民的逃避和恐惧是多余的。 此后,喇嘛受到驻村红军战士的关怀,胜似亲人的照顾,把他安置在舒适的氆氇毡子床铺上,给他倒茶,送馍馍,讲红军政策和革命道理,在喇嘛的劝说下,逃散的百姓都回到了村寨,消除了顾虑,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筹粮,搞运输,扩红工作也得到响应。红军北上离村时,还特意给喇嘛送来一盒珍贵的糌粑,喇嘛含泪望着红军战士渐渐远去的背影,口里念叨着说,真是菩萨军队呵。这只糌粑盒流传下来。 从此,马尔康木尔宗乡流传着一个糌粑盒子的红军故事。 五《争尝野菜》 红六军团保卫局的七人过草地时,由于荒芜人烟,已断粮好几天,身体快垮下来了。为了填饱肚子走出草地,他们分头采了一些野菜,但又分不清哪些有毒,哪些可以食用,于是决定召开一次党小组会,选出一人先尝,鉴别出无毒野菜供大家充饥。 会上,四名党员要求先尝,三位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也要尝,年老的要尝,年轻的也要尝,都想把危险留给自己,生存留给别人,场面感人至深。最后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最年轻、抵抗力最强的陈云开先尝,理由是他能抵抗住野菜的毒性。不知名的野菜,苦、酸、麻、辣、涩,味道俱全,当他品尝到第七种野菜时,终于中毒晕了过去。陈云开经战友们抢救未有大碍,战友们吃了无毒的野菜,走出了草地。 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小故事? 《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长征路上的感人小故事(一)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