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历史简介和故事_茅台酒的历史简介和故事介绍

茅台的历史?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茅台酒的历史简介和故事_茅台酒的历史简介和故事介绍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玉山茅台的来历?

台版茅台在台湾称为玉山茅台酒,源自贵州茅台配方,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玉山茅台酒”品牌是台湾菸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白酒品牌“玉山原窖高粱酒”旗下的一个产品系列,源自贵州茅台配方,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台湾玉山茅台酒,茅台酒原产地为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自一九一五年参加巴拿马赛会名列前茅,久享盛名。

台湾茅台酒的来历?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当时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地区当时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至明末清初,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间,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


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乾隆年间,云贵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原“偈盛烧房”)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期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进入二十世纪,尽管茅台镇酿制的酱香白酒已经远销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声名远播,但因“大和烧房”在咸丰年间毁于火灾,茅台镇酿酒业形成了以“偈盛酒号”一支独大的局面。1910年,“偈盛酒号”以茅台酒在江宁府(今南京市)举行的南洋劝业会获奖,使得茅台酒更加名噪天下。1914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偈盛酒号”茅台酒参展,夺得(戊)银质奖章,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消息传回贵州,茅台酒身价倍增,当时还没有商标保护的概念,不仅“偈盛酒号”的茅台酒一酒难求,但凡茅台镇大小酿酒的酒号、烧房、酒坊所酿之酱香白酒皆冠以“茅台酒”,竟全部成了人们争相竞逐的珍品佳酿。


何应钦抗战时期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有权调配战时物资。对“偈盛酒号”茅台酒情有独钟的何应钦为了保护这一中国“第一白酒”不会凋零,在不影响战需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对“偈盛酒号”的酿酒原料予以保障。


1949年国民党溃逃台湾,何应钦利用特权,将“偈盛酒号”茅台酒的酿酒师一个不少,连同酿酒配方、贮存多年的陈酿、窖池窖泥、酒曲、制曲设施设备、存储容器、水样、种子,移植的周边植物物群等,甚至将酒号内外挖地三尺,所有土壤全部运抵去台湾。


1949年5月,来自贵州仁怀茅台镇的酿酒大师们就开始了艰辛的台湾酒坊选址历程。台湾岛与贵州省纬度相近,都在北纬200至300之间,地形地貌也极其相似。历时七年,最终选定台中市外埔区铁砧山下大安溪和大甲溪交汇的一处环山谷地设厂,经过微生物培养,茅台镇原有的多样物群落微生物群在这里可以生存和繁殖,并达到相近的水平。台湾茅台酒就在这里诞生了。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