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吃饺子的历史故事(北方人吃饺子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2-16 13:03:06 0 0 古代北方人也这么爱吃饺子吗? 过年吃饺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冬至也要吃饺子……对很多人来说,饺子仿佛是过节的“标配”,寄托了无数美好寓意。 不过,也有说法称,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时一般会吃汤圆、立冬炖麻油鸡等等,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 那么,为啥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是怎么来的? 一种美食的“进化 关于饺子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这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据记载,水饺在唐代有牢丸之名,或又称为粉角。宋代称为角子,《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市肆有水晶角儿和煎角子。清朝时,除“扁食”外,水饺也叫“煮饽饽”。 明代饺子的制作方法很多。比如有用烫面做的烙饺子以及油炸饺子;宋诩撰《宋氏养生部》有一种“蜜透角儿”,是一种以去皮胡桃、榛、松仁或糖蜜、豆沙为馅的油煎饺子。 后来,文学家徐珂编的《清稗类钞》提及,“以水煮之而有汤叫作水饺。”这大概可以看作是对“饺子”一种比较清晰的描述和界定。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食物被附加了各种传说,有些颇具传奇性。据说,女娲造人时天气特别冷,黄土捏成的小人耳朵很容易掉,为了把耳朵固定住,她便想了个办法。 女娲在小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再用细线拴住耳朵,线的另外一端放在小人儿的嘴里咬着。久而久之,老百姓便开始包饺子纪念女娲,说冬天要是吃了饺子,耳朵就冻不掉了。 何时起大年初一吃饺子? 那么,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在过年时吃饺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饺子作为大年初一的约定美食,可能是起于明代之时,而且还有在饺子中包物的特别游戏内容。 这种说法确实有迹可循。据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饺子在明宫中称为“扁食”。说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在“水点心”里包上钱,吃到的人便预示着未来一年都有好运,这和现在过年的习俗已经十分相似 到了清代,《燕京岁时记》对过年吃饺子也有记载,比如,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时,饺子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越来越高。《天咫偶闻》里提到:“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 有人说,这已经充分显示了当地民俗中对饺子的重视和喜爱。 北方冬至吃饺子与哪个人有关? 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有关。据传,张仲景在冬至这天发现许多乡亲受寒挨冻,耳朵都冻伤了。为了帮助他们,他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即用羊肉和一些草药包在面皮里制作成耳朵形状的饺子,并让乡亲们煮熟后食用。这样,不仅暖身驱寒,还能治疗冻伤的耳朵。从此,北方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便流传下来。 北方人吃饺子象征意义? 这就是北方人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的原因了,其次饺子的外形跟元宝很相似,所以人们认为饺子象征着财富,年夜饭的时候端上来一大盆的饺子,就像是一盆银元宝一样,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欢喜,这也预示着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来,我们家里年夜饭吃饺子的时候,还会再饺子里面放上几枚硬币,谁能吃到硬币就意味着谁来年的财运会很好,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还是会为能吃到硬币而开心,主要就是为了一个好兆头,人的心情好了,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顺利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