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曹操的历史故事,司马懿与曹操的历史故事简介

曹操与司马懿为什么反目成仇: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曹操是奸雄。。。其实曹操本人也没什么大是大非

但是曹操的儿子称帝。终结了大汉江山。而汉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那正统思想是不会把英雄这样正面的形容词给曹操的

司马懿嘛,终结曹家的天下,按理说应该被时人称颂

但是司马懿是曹家家臣,这样的人也算是不忠不义,当然不被正统思想所喜爱

而且晋代后期出现非常动荡的五胡乱华。也是让北方的华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更加被后世所诟病

司马懿在曹操临死前对曹操说什么话?

司马懿在曹操临死前对曹操说两个字“慎之”。

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天下人因为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还比较留恋汉朝,荀彧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汉室将倾,却也是故国;同样,到了司马懿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所以他们只能等待受前朝教育的一两代人老去,后代才敢称帝。

司马懿家族是怎样把曹操后代一个个杀尽的?

司马家族的政权是在司马懿老谋深算,周密布置,巧设机关,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搏杀,铲除异己才逐渐确立起来的

1、魏明帝曹叡去世时,传位齐王曹芳,并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顾命大臣。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掌握曹魏大权,后来又诛灭曹爽集团。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在逼死王凌和楚王曹彪后去世,其子司马师掌权。

2、正元元年(254),司马师杀大臣夏侯尚、张缉等;同年九月,因魏帝曹芳参与了铲除司马氏集团的图谋,司马师、司马昭又废掉曹芳。在郭太后的力主下,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为帝,作为魏明帝的后嗣,改元正元。

3、正元二年(255),司马师平定毌丘俭的兵变后去世,其弟司马昭继其掌权。甘露二年(257),司马昭挟曹髦及郭太后镇压诸葛诞兵变,次年取胜,司马氏集团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下来。

4、自正始十年(249)至甘露三年(258),随着一系列政变的展开和淮南三叛渐次平定,司马氏的权力日渐巩固,曹魏皇权则日渐衰微。尤其是曹芳被废后,皇宫卫士也被大量削减,仅以老弱戍守 ;又据毌丘俭所言,司马师不上朝觐见君主,曹髦欲探问其疾病,也被司马师拒绝 ,皇权处于十分衰微的状态。


拓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参考资料】来自头条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E5%8F%B8%E9%A9%AC%E6%87%BF?search_id=39yb95f7kjs000&prd=search_sug&view_id=5rx89cezi9g000

司马懿为何被曹操重用?

司马懿与曹操的历史故事,司马懿与曹操的历史故事简介

曹操和司马懿差几岁?

历史上,曹操出生于155年,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两人有24岁的年龄差,然而无论老版三国,还是新三国,电视剧给人的印象都像是一代人。

老版三国的司马懿其实由两个人扮演,青年司马懿由唐振环扮演,中老年司马懿由魏宗万扮演。唐振环的青年司马懿,想必大家都不熟悉。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