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人的历史故事-铁面无私历史人物故事 2025-02-17 15:13:31 0 0 成语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铁面无私一般是指包公的故事。它也是一个歇后语: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另外一些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歇后语如下:愚公的居所——开门见山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人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孔子(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铁面无私的成语故事? 铁面无私(tiě miàn wú sī) 解释:形容公正无私,对事不偏袒,不因私情而做出偏袒的判断 成语故事: 据传,铁面无私这个成语的来源于唐代的一位官员有关。他的名字叫魏征,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臣,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法官。 有一次,一位官员因为违反了律法而被魏征判处死刑。但是,这个官员的亲属很有背景,通过关系找到了魏征的好友,想要求他帮忙拖延或者改变判决。 魏征听到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因为他一向以公正无私著称,不会因为任何私情而改变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告诉自己的好友:“即使这位死刑犯是我的亲兄弟,我也会判处他死刑,因为我要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 后来,这个官员最终还是被执行了死刑,而魏征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官员,人们称他为“铁面无私”的。而官员这个故事也流传下来,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通过铁面无私特意联想到什么历史人物? 通过铁面无私联想到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包拯。 包拯,字希仁,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1],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铁面无私的故事小标题概括? 在包拯知家乡庐州的时候,他的舅舅仗势霸占了乡民田产而犯罪。但当时县、乡的官员不便处理,于是人家直接告状到庐州府包拯那里。包拯听到消息后为之一震,毕竟是他的舅舅啊。 包拯决定依法办,他毫不徇私,派人把舅舅抓到官府,直接把从舅传到大堂审问,结果情况属实。依法用鞭子抽打了一顿。勒令退还人家田产、赔礼道歉。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