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的典故寓意: 历代遗民的祖师爷,伯夷、叔齐的故事,忠贞不二的模范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种人,每到改朝换代之际,他们便会出现,这种人就是“遗民”。年老的“遗民”又称为“遗老”,年轻的“遗民”又称“遗少”,因此“遗民”又称为“遗老遗少”。每到改朝换代,有些人不承认新朝,仍然对前朝有认同感,甚至要恢复前朝,这样的人就是遗民。他们被认为是一种气节,为世人景仰。最早的遗民要追溯到商末周初时,伯夷和叔齐兄弟。


伯夷和叔齐是兄弟,是孤竹国国君墨胎的儿子。孤竹国是商朝的诸侯,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这孤竹国国君传到墨胎时,他生了两个儿子,即伯夷和叔齐。墨胎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于叔齐,等到墨胎去世时,叔齐顺利地当上了国君。然而这叔齐不愿意当国君,他要让位给他大哥伯夷。伯夷也不愿意当国君,于是就偷偷溜了。叔齐一看哥哥溜了,他也溜了。


离开孤竹国的半路上,这哥俩还遇到了,他们听说西岐西伯昌(文王)挺贤明,于是决定去西岐考察一番。到了西岐后得知西伯昌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姬发即位,是为武王。当听说武王要东进造反时,这哥俩很愤怒,于是对武王的行为进行阻拦。二人见到武王就破口大骂:“你父亲刚去世时,你就动刀兵,你真是不孝之子;你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太不仁道了!”武王一听就来气了,要给砍了这哥俩。姜子牙一看,这可不行,他告诉武王,伯夷、叔齐是义人,不能杀,于是武王放过了伯夷、叔齐。


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伯夷、叔齐不承认周朝统治的合法性,于是来到首阳山。他们在首阳山不吃周朝的粮食,每日以野果野菜充饥。后来,一个人来到首阳山,知道这哥俩的事,他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但是这野果野菜不也是周朝的吗?”哥俩无言以对。于是作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活活饿死。


伯夷、叔齐去世后,在世间引起强烈反响,后世多誉美之词。如孔子就多次称赞伯夷、叔齐,称他俩为“古之贤者”。而孟子更是称伯夷、叔齐为“圣之清者”。司马迁著《史记》,将《伯夷列传》列为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之死深深的影响后世,每到改朝换代之际,总会有人效法伯夷、叔齐。他们或怀念前朝,或反抗新朝,甚至为前朝献出生命。他们被称为“遗民”,为世人景仰,其实就是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字——“忠”!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