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的典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猜猜说的是谁的故事 2024-09-13 11:24:09 0 0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灭南唐,统一天下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禁军统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恭帝禅位,赵匡胤正式当上皇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建立后,太祖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 宋军先后平定实力薄弱的两湖、后蜀,并于开宝四年(971年)平定南汉。 南汉灭亡之后,南唐陷入宋军的包围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大为恐惧,他主动要求取消国号,放弃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想要用臣服的办法维护其统治。但赵匡胤决意南征。 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潘美率兵10万,并联合吴越王钱、弘俶夹攻南唐,唐兵多次大败。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进逼金陵(今南京),李煜两次派人请求休战,说南唐事宋如子事父,赵匡胤按剑怒喝:“你不必说了。你们的主人李煜没有什么罪过,但整个天下是一家的,就好比我的床边,怎么能够让别人呼呼大睡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终于在当年十一月攻下金陵,李煜率群臣投降,南唐灭亡。 当时南唐是南方最为富裕、国力最强的政权,但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却只是一个只懂得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文人,他的词写得很好,有许多名篇千古流传,但是对皇帝这个本职工作却做得很糟糕,只想着怎么能够偏安江南。 这样一个皇帝可能对北宋构成不了威胁。但是对于雄心勃勃的赵匡胤来说,统一南方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因为北宋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南方政权,还因为如果留着像这样的割据政权的话,一旦江山易主,换上一个英明的君主,那么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既然有能力把它消灭了,又何必留有后患呢?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所针对的不仅是李煜,还包括自己朝中的大臣和将领。 自唐朝灭亡以来,武将们擅立天子的事情可以说是见怪不怪。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对赵宋王朝的合法性表示质疑。赵匡胤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才把他们平定下来。 对赵匡胤来说,黄袍加身的经历更给了他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很明显,将领手中握有兵力是导致这些事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将权力全部集中于自己手中。 赵匡胤首先着手整顿禁军,因为他自己就是靠手握禁军大权而终成大事的。 当时掌握禁军的是已经跟随他多年征战沙场的大将石守信。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 有一次,赵匡胤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过了几天,赵匡胤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几巡,赵匡胤对大臣们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 赵匡胤说:“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赵匡胤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人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 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赵匡胤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 于是,在赵匡胤许下的“良田美宅、歌儿舞女,显赫富贵、子孙安乐,两无猜忌,其乐融融”的诺言下,石守信等一班大将被打发到各地去做有名无实的节度使,并得到了重重的赏赐。 以后赵匡胤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出自赵匡胤的名言,后来常被用来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别人侵占。 不难理解,任何一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想法。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君主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成为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历史的经验是,当中国统一并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领导核心时,国家就会强大,就能管住地方官员,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否则就要军阀混战,百姓遭殃。 比如,西汉景帝削平七王之乱后,国家才强大起来。 晋朝八王之乱搅得中国大分裂达几百年。 宋太祖实行了和平时期的兵将分离制,虽然也有其弊端,但终于结束了五代军阀混战的局面。 清朝在削平三藩后,康、雍、乾三朝牢固地管住地方,才有上百年的清平盛世。 这是因为中央和皇帝要考虑的是全局和长远利益,而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大多只关心他们的局部利益。 在另一方面来说,君主大权独揽也避免了无休无止的对最高权力的争夺,从而减少了内耗,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稳定局面。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