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由来和历史(背后的历史,让每位中国人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咱们中国为什么要叫“中国”吗?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呢?今天和您一起来了解“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背后的历史吧!

网上有人说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中国”的说法。西周,距离现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那么遥远的时代,古人就已经发明了“中国”这个称谓吗?

古人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一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是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祭祀器具,尊底铸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其中有句: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这里的“国”字,是写作“或”,因为从商代到西周时期,并没有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国”字,国字的初始写法,就是“或”。“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入主到天下的中心,由此来治理民众。

古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里的“中国”二字,是历史上有据可考的首次出现,意为“天下之中”,执掌天下的人,可以“居中而治”。

但是,这并非“中国”这个名称的由来,因为这里的“中国”二字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在使用,当时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结合上下文的原意,古人的读法应该是: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意思是:我把国都设立在中间位置,这样国家就便于管理天下的民众。

不过,在西周时期的确已经有了“中国”这一概念,比如诗经当中有“惠此中国”的说法,但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国都,同样也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中国。

古人

到了春秋战国,中国一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诸子百家的著作当中,比如《孟子》中说“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意思是说:陈良是楚国人,却很喜欢周公和孔子的学问,于是北上中国求学。

还有《庄子》里面有:“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说中国的君子,个个知书达理,但是却不懂得善解人意。

通过这些古籍我们可以知道,《孟子》和《庄子》提及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区域范围,在古人的概念中,“中国”代表的就是当时的文明所在地——也就是中原地区。

古人

《左传》中记载: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有诸侯讨伐四方夷狄有功的,要将战果呈报给周天子,周天子以此来威慑夷狄,但是在我们的诸侯国内部就不要这样做。

可见这里的“中国”,已经扩大到了周天子名义下的诸侯各国,可以说已经非常接近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尽管当时诸侯之间难免混战,但大家已经有了同为华夏民族的共识,并且对外来夷狄侵略者同仇敌忾,逐渐形成了“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这就是“中国”这一概念的雏形和基础。

古人

随着历史的推进,各族之间不断融合,中原王朝的疆域也不断扩大,自秦代开始,大一统王朝就成为了历史的主流,到了汉代以后,中国,就成为了汉王朝疆域的代称。

中国之名,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了古人对地理、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最终形成了今天十四亿国人的共识——我们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中国”这个名字背后的历史,真是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