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长驱直入的成语典故

长驱直入的成语典故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发生于公元219年。当时关羽占领襄阳后,挥师进军樊城,曹仁被迫躲入城中坚守,并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大将于禁前往救援,不料襄江水暴涨,于禁被迫将大营驻扎在十里山谷中。关羽趁机放水淹没山谷,并趁机发动突袭。于禁被关羽击败,并被俘虏。关羽的大军将樊城包围,并攻破了几处城垣。曹仁指挥全城军民搬土堵水,激励将士们坚守城池,等待曹操援军的到来。曹操得知于禁失败,急忙派遣部将徐晃前去解围。徐晃有勇有谋,将部队驻扎在阳陵坡,并故意制造假像,假装要切断荆州军的退路,实则暗中计划进攻蜀军。蜀军被吓倒,匆忙烧毁营寨,撤离偃城。徐晃轻松占领了偃城,并与曹仁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将关羽的外围军队击败。徐晃占领偃城后,趁机向蜀军发动进攻,并成功攻克了四冢。关羽率5000步骑兵前来救援四冢,却被徐晃截击,最终败退。徐晃见时机成熟,命令曹军紧追不舍,将蜀军逐入包围圈中。蜀军被重重包围,周围布满了陷坑和鹿砦,但徐晃勇往直前,最终击败了蜀军,解除了樊城之围。曹操得知樊城解围的消息,非常高兴,亲自写信表扬徐晃,信中写道:“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这个成语的故事表明,长驱直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能够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取得胜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