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驱直入的典故 :曹操手下、击退了关羽,留下一个成语典故“长驱直入”


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这五员大将分别是: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和徐晃。当关羽大举进攻襄樊的时候,乐进已经去世了,张辽、张郃两员大将,一个在西线防备刘备,一个在东线防备孙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到达战场支援曹仁的就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当时天下大雨,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在民间常说的三国名将排位当中,曹操手下大将排位最靠前的是典韦和许褚,这两个人排名前十,一个第三,一个第八。随后曹魏集团大将的排名是夏侯敦、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我们可以看到被斩杀的庞德排进了名将谱,而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却没有进这个名单,这样的排名结果恐怕跟于禁战场投降是密切相关的。


在于禁、庞德的部队被消灭之后,曹仁岌岌可危,襄樊战场的形势危在旦夕。所以曹操急调五子良将的另外两位,徐晃和张辽前去救援,同时曹操自己也整顿兵马准备南下,可以说曹操跟关羽作战是倾尽全力、倾巢出动。


由于张辽那边路途比较远,所以首先到达战场的是徐晃。徐晃和关羽大军的作战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疑兵。当时关羽部队北边的防线在偃城,徐晃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选择绕后在道路上挖长沟,展示出将要切断偃城守军后路的企图。这个小小的谋略作用非常大,偃城守军担心被切断后路,烧营而退,结果徐晃没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偃城。


第二阶段是相持。徐晃指挥部队继续南下,一直抵达樊城的外围。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徐晃的大营跟关羽围城的部队相距只有三丈远,可以说是营垒相连,距离非常近。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却没有主动进攻,那一边关羽猛攻曹仁,樊城告急,这一边徐晃稳稳当当的按兵不动。于是战场上很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徐晃紧挨着关羽,关羽也不打徐晃,徐晃也不打关羽。


当时徐晃大军中有很多将领都坐不住了,有的人甚至站出来指责徐晃,而徐晃本人的态度非常鲜明,他告诉众将:我们的部队里边新兵太多,战斗力不行,所以根本没办法去进攻关羽,必须要等到后续援军到达。很显然,在激烈的斗争当中能鼓起勇气,勇敢向前,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在复杂形势下能够冷静分析,按兵不动,这是更了不起的。做大事就是要能静能动、有收有放,徐晃就是这样了不起的大将。


第三阶段是进攻。关羽得到消息,孙权有可能偷袭荆州,所以在进退之间产生了犹豫,对樊城的进攻就有所放松。同时曹操派的十二营增援部队也到达了徐晃的军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晃整顿军马大举进攻,关羽亲自率五千人马前来迎敌,这两个人在战场上就相遇了。


关徐二人是山西同乡,在曹营时关系也不错,而且曾经一起战斗过,解“白马之围”,所以在阵前相遇之后,两人交谈的挺融洽的。《三国志》上就记载,徐晃跟关羽拉了一会儿家常,然后他就突然回头向部队宣布军令:有斩关羽者赏千金。关羽很吃惊地问徐晃,“贤弟,这是何意?”徐晃说,“刚才是私人感情,现在是国家公事。”


就这样,关徐两军展开大决战。由于深受箭伤,军心动摇,再加上数量不占优势等种种原因,大战的结果就是关羽引军后退,徐晃带领生力军一路追击,打破了樊城的包围圈,同时又冲入了关羽的大营之中。按照史料的记载,关羽的营寨本来防护的特别严密,外围有深壕,有鹿角十重,正常情况下如果要强攻的话,是很难突破的。不过徐晃抓住了荆州部队在混乱中向大营撤退的时机,在后边一路尾随着就攻进了关羽的大营,这一战就彻底将关羽的围城部队击败。


在张辽、曹操都没有到达战场的情况下,徐晃就解了襄樊之围。战后曹操大力嘉奖了徐晃,并且专门写了一篇《劳徐晃令》,其中就说到: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徐将军大获全胜,攻陷敌营,消灭了大批敌人。我自己领兵作战已经30多年了,再加上听到的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从来就没有过长驱直入,直接攻入敌人大营的战力。所以曹操称赞徐晃“有勇有谋”,堪比春秋战国时代的“兵圣”孙武。由于曹操的这一段嘉奖令,还形成了一个成语——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经常用来形容长距离进攻,勇猛向前,一直顺利的攻入敌人的核心阵地。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