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节省人物故事)历史节省人物故事简短 2024-10-21 16:40:43 0 0 古代节约粮食的灭国故事? 民以食为天,能不能吃饱肚子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更不能轻易地浪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如果我们的粮食控制在别人手里,大家想想这个是什么样的后果?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在我们国家也算是家喻户晓了,可是里面所折射出来的道理真的是表面那么简单吗?如果把这个故事和管仲的“公贵买其鹿”,就是这个成语的最终结局。当每一个宋人都可以守株待兔,都不去劳作收成就可以坐享其成的话,那这个国家离灭国也不远了。 齐国一直想称霸天下,然而楚国成为了其霸王事业的绊脚石。齐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在兵力相当于没有足够优势的时候,轻易伐楚是容易吃大亏的。而管仲给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公贵买其鹿”,以超出市场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购买楚国的特产鹿,“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 楚国人也是很会算账的,本来卖一只鹿可以买几天的粮食,现在卖一只鹿可以买好几年的粮食,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全民全兵全部都跑去抓鹿了。鹿抓到多少不知道,反正鹿的价格是一路涨高,农田的荒废程度也是一片连一片,大量土地荒芜,楚国的粮仓也被老百姓买光了。于是乎,楚国很富有,但是没有粮食了。然后就是,管仲封锁住了楚国的粮食交易,短时间内农田又长不出粮食,机会已经来到。 时机一到,管仲就建议齐恒公伐楚。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在粮食的引诱下,楚人投降的已经有十分之四了,三年后,楚国直接投降认输,认齐恒公为霸主。 同样的手段,管仲是屡试不爽,对楚国就是“公贵买其鹿”,对衡山国也是采取的“贵买其兵器”,对鲁国就是“服帛降鲁梁”,对代国就是“买狐皮降代国”,同样的手段灭了4个国家,只因为一个问题:没有粮食。管仲不但能够弹指间让一个诸侯国飞灰湮灭,也能够点石点草成金,这个在他的“石壁谋”和“菁茅谋”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管仲的能力有多大呢,按照语文(历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在对内管理,外交政策和农业经济都方面,管仲都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让齐国有了称霸的基础。 管仲的厉害在于其“霸权”和“谋略”,而这两个选项对于我们目前的情况还是有点类似的。美国的霸权和拼命甩锅诬陷的谋略,而如果在利用粮食来作为手段呢? 1990年,我国的大豆出口量超过100万吨,是当时亚洲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国。2001年,美国对我们发动了以”大豆“和”小麦“为主的粮食战,之后美国就陆续拿起了产量和价格的两把剑,先抬高价格再疯狂降价甩卖,导致我们中企损失极其惨重。到2006年,中国的大豆榨油企业十有八九是被外企或者外资所控制,而且这些企业都是被以极低的价格收购。2008年因为经济危机,给了我们喘气的机会,而到了2018年,我们全年进口大豆8803.1万吨,是近7年来的首次下降。 而小麦的战争更是一开始就很惨烈,我们直接动用了国家储备粮食,与国际游资进行了大规模的贴身肉搏,硬是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将小麦价格涨幅维持在0.7倍左右(当时世界上的涨幅是4.6倍)。经历过2008年的小麦拉锯战,2009年初,各方炒作粮食期货的游资从中国铩羽而归。如果我们的小麦控制权旁落在其他国家手中,后果想想都觉得可怕。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不要觉得历史不会重演,这一次,全世界粮食再次面临供应的巨大缺口,如果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再次对我们进行发难,请问,我们是否能够扛得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由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和耕地土壤条件恶化等多个因素,我们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是逐年在增加的。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时管仲同一招可以制衡四个国家,难道那些国家都不知道吗?利欲熏心而已,当全民都以利为重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人乘虚而入。当下的粮食浪费,如果再不厉行节约,那么,下一个被攻破的堡垒就是我们自己。 战争随时都在,不一定是真刀真枪的干架,有时候暗地里的较量才是最可怕的。保护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必胜! 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在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勤俭节约的代表; 例如毛泽东,毛泽东要求别人勤俭节约,自己首先作为大家的表率。他一生勤俭节约,粗茶淡饭,睡的床是硬木板,衣服是粗布衣,身为主席,他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年,前前后后补了七十多次; 雷锋同志生活中也是处处节约,在他参军时每个月领取的津贴除去每日的生活必需和团费,其他的都存了起来,他的袜子总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穿,到最后袜子都已经面目全非却还是坚持穿着。一件内衣穿了又穿,缝缝补补到最后也没舍得丢; 就连皇帝朱元璋,在他早年生活艰难,一家人都是因为没有饭吃而死去。一直到了当皇帝他也还记得,一直保留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宴请时也只是四菜一汤,并且在手下立下最多四菜一汤的规矩;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如此勤俭节约,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表率。 有哪些名人是对自己永不满足,永远的去创造,认真对待自己生命的人,和例子?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兰(Milan)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因“愚钝糊涂”被勒令退学了)。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决定自己教儿子读书识字,并教育他要诚实、爱祖国、爱人类。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爱迪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最早兴趣是在化学方面。10岁时酷爱化学。他收集了二百来个瓶子,并节省每个小钱去购买化学药品装入瓶中。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刚满14周岁的爱迪生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利用火车的便利条件,办了一份小报(周刊)——《先驱报》,来传递战况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一人兼任记者、编辑、排字、校对、印刷、发行的工作。小报受到欢迎,他也从紧张的工作中增长了才干、知识和经验,还挣了不少钱,得以继续进行化学试验。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时,列车突然颠簸,使一块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烧。列车员赶来扑灭了火焰,也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打聋了他的双耳,他被赶下了火车,那时爱迪生才15岁。(另一种说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挫折并没有使爱迪生灰心,他又迷上了电报,经过反复钻研,在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自动电力记录器,这是他的第一个发明。后来他又发明了两种新型的电报机。1877年他发明了碳精电话送话器,使原有的电话声音更为清晰;此外他还发明了留声机。人们都称他为“魔术师”。 1878年9月爱迪生31岁时开始研究电灯。那时煤气灯已代替煤油灯,但火焰闪烁不定,而且在熄灭时产生有害气体;弧光灯也已发明,并在公共场所使用,但由于燃烧时发出嘶嘶声而且光亮过于耀眼,不宜用于室内。当时许多欧美科学家已在探求制造一种新的稳定的发光体。 爱迪生研究了弧光灯后宣布他能发明一种使人满意的光,但需要钱。那时他已是一个有了170项发明专利权的人,他的发明给资本家带来很大利润,因此一个财团愿意向他提供资助。经过几千次失败,1879年4月他改进了前人的棒状、管状灯,做出了一个玻璃球状物;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个经过碳处理的棉线固定在玻璃泡内,抽出了空气、封上口、通上电流,它发光了,一种新的照明物出现了。 1880年至1882年间,爱迪生设计了电灯插座、电钮、保险丝、电流切断器、电表、挂灯,还设计了主线和支线系统,又制成了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在纽约建立第一座发电厂,开辟了第一个民用照明系统。后来他又同乔治·伊斯曼一起发明了电影摄影机。爱迪生的三大发明:留声机、电灯和电力系统、电影摄影机,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文明生活。 爱迪生于1931年10月18日(一说是10月9日)去世,终年84岁。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9个发明专利权的记录,人们称他为发明之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