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历史故事?东汉时期是哪一年 东汉的历史原来这么简单

一、东汉时期是哪一年 东汉的历史原来这么简单

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王朝,从客观上来看,东汉其实是在西汉已经完全灭亡的情况下,由刘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只不过因为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而且他也曾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号笼络人心,所以国号仍旧为“汉”,因其国都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的东面,所以被后世称为“东汉”,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也被称为“后汉”。

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一共经历了14位皇帝。一般来说,东汉的名气远不如西汉,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刘邦比较熟悉,而对刘秀比较陌生的缘故吧。

其实东汉的历史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这段历史的大致进程。

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一些刘姓汉朝宗室和贵族官僚相继起兵反抗,虽然他们最终被镇压了下去,但国家也因此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再加上王莽推行的改革触犯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不但没有解决西汉末年留下的各种问题,反而使这些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是两支比较大的起义军队伍。

刘秀最初只是绿林军——也就是更始帝刘玄手中的一个普通将领,在其兄刘縯被无辜杀害后,他决定彻底脱离更始政权并自立门户。最终刘秀凭借其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统一了全国,重新恢复了汉朝的统治,使得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复兴,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光武中兴”。

刘秀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汉明帝在位时,对内注重吏治,兴修水利,让百姓得以修生养息;对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还将佛教引进中国。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刘炟(dá)在位时也很好地延续了这一政策,从而造就了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的盛世,后世称之为“明章之治”。

年仅31岁的汉章帝去世后,其子刘肇(年仅10岁)继位,是为汉和帝。因为汉和帝年幼,其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这段时期窦宪(窦太后之兄)大败北匈奴,效仿霍去病故事,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被拜为大将军,地位在“三公”之上,窦氏一门显赫一时,同时也拉开了东汉外戚专权的大幕。

不久,汉和帝用计清除了窦氏外戚,亲政后夙兴夜寐,将汉朝国力带入极盛,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永元之隆”。无奈汉和帝也是年仅27岁就驾崩,其出生仅100多天的儿子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不幸的是,这位汉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邓太后与她的哥哥邓骘(zhì)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13岁的刘祜为新皇帝,是为汉安帝。

把持朝政的邓太后去世后,邓氏外戚也遭到了清洗,受汉安帝宠信的宦官们由此开始干政。另一方面,由于汉安帝的皇后——阎皇后多年不育,又嫉妒宫人李氏(李氏之子刘保是汉安帝独子,因此立为太子),不但将李氏毒死,还处心积虑地要废掉太子刘保。最终太子刘保被废,阎皇后在汉安帝死后拥立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皇帝,是为东汉前少帝。

东汉前少帝在位期间,由阎氏外戚把持国政,不过仅仅7个月以后,小皇帝夭折,孙程等19位宦官发动政变,将阎氏外戚诛杀殆尽,并迎立已经被废为济阴王的原太子——11岁的刘保为皇帝,是为汉顺帝。因为汉顺帝的皇位是由这些宦官拥立的,所以他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封将这19位宦官封侯,一时之间,宦官势力大增。

汉顺帝刘保(29岁)去世后,其年仅一岁的独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朝政则全部掌握在小皇帝的母亲——梁太后手中。汉冲帝在位仅六个月便夭折了,梁太后和其兄梁冀密谋拥立旁支里年仅8岁的刘缵(zuǎn,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为新皇帝,是为汉质帝。

由于定策有功,梁冀在朝堂上变得更加专横跋扈,就因为少不更事的汉质帝当着朝臣的面说了梁冀一句:“此跋扈将军也!”怀恨在心的梁冀便毒死汉质帝,再立自己的妹夫——15岁蠡吾侯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

汉桓帝在梁冀的阴影之下,当了整整13年的傀儡皇帝,最终他忍无可忍,联合亲近自己的5位宦官成功发动政变,诛杀了梁氏外戚集团。汉桓帝亲政后,不仅将前面5位灭梁有功的宦官同日封侯,其在位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之祸”,坐视宦官集团势力崛起,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汉桓帝死后无子,窦太后拥立“解渎亭侯”刘宏为皇帝,是为汉灵帝。汉灵帝在位时,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密谋诛杀宦官集团失败,窦太后也从此被软禁,宦官集团进一步坐大。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将镇压起义的权力下放给地方,从而直接导致了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

汉灵帝去世后,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其母何太后临朝称制。这位何太后的兄长,便是东汉末年大名鼎鼎——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董卓等人进京准备诛杀宦官,无奈何太后不许,结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反而被宦官们诱杀。得知何进被杀后,袁绍等人带兵入宫,又将宦官们诛杀殆尽,大军阀董卓趁机入宫控制了朝局。董卓掌权后不久便废杀了汉少帝刘辩,拥立年幼的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二、东汉时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1、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刘秀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2、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即位。命窦固、耿秉征伐北匈奴。

3、黄巾起义。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东汉从公元25年开始,到公元220年结束。

值得记忆的,随口能报出来的:

光武帝刘秀和他的云台二十八将。

班超经营西域。

明章之治。

蔡伦造纸,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这样的全能天才(科技+文学)。

石刻和雕塑。

铁制工具的普及。

蜀锦和漆器。

郑玄和马融这样的大学问家。

钟繇这样的大书法家。

《汉书》。

《说文解字》。

还嫌这些不过瘾的话:

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没错,东汉灭亡那年,三国最精彩的篇章也过去大半了。曹操在东汉灭亡前死去,刘备在东汉灭亡后三年也过世了。

这些还平淡吗?真的吗?眼光放宽一点,东汉不是很精彩吗?

话说回来,我其实很理解题主的逻辑。

他提的例子:

既没有有性格的皇帝(贤明或者荒唐),也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文臣武将。马援平定南蛮,窦宪北破匈奴燕然勒石(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班超投笔从戎……

无一例外,都是军事有关的段子。

就像蔡东藩《后汉演义》,光武中兴和三国的段子,占了一半多的篇幅。

因为许多人爱看的就是这种征伐段子嘛。

西汉嘛,就是楚汉争霸,就是征匈奴。文景之治有啥意思啊?

唐朝嘛,就是隋末豪杰并起,就是征突厥,就是武则天如何后宫折腾,就是安史之乱。唐高宗唐德宗房杜姚宋干了什么啊,谁在乎啊?

南宋嘛,岳飞死后到被伯颜灭掉之前,好像就只有采石矶之战嘛,其他还有什么吗?

梁启超以前评价过,中国人写历史,都是帝王家事。说到底,仿佛战争和政治动荡是国之大事,就是历史的全部了。

但文学呢?科学呢?工艺呢?建筑呢?农业呢?其实各朝各代都有不朽传说,只是在意的人太少,最多只能当作逸话。

比如这道题的题设,即是如此。

那么多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中国人连自己传统都忘了——好吧,那么谈论历史时,为什么从来不谈谈学术的发展、艺术的成就,而见天儿只研究征伐呢?

当然,对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而言,文景之治远比楚汉之争时期要幸福,唐高宗那看似平淡的统治期远比李世民纵横天下时期要幸福。

同理,正常的百姓,也愿意生活在没有个性的汉明帝汉章帝时期,而不愿意身经华丽多彩的曹操袁绍时代。

三、汉朝历史故事

1、汉高祖刘邦“舍子保帅”

古人有典故“舍车保帅”,刘邦却上演了一幕“舍子保帅”。刘邦逃亡时,两个孩子和他乘同一辆车。眼看楚军就要追上来了,刘邦心想孩子是个累赘。就顺手把孩子推下车去。

大将夏侯婴倒是心软,又把两个孩子给抱了上来。这一耽搁,楚军更近了,刘邦又把孩子推了下去,夏侯婴又下去捡回孩子。一来二去,刘邦怕再耽搁时间,便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了。

2、汉武帝刘彻爱打别人旗号出游

汉武帝刘彻喜欢私自出游,但总打着姐夫“平阳侯”的旗号,因为刘彻怕私自出游会影响他的形象,于是就命人喊自己“平阳侯”,这样一来,即使扰了民或者是祸害了乡亲,被骂的也是姐夫,而不是自己。

有时,刘彻践踏了百姓的庄稼,百姓就指着刘彻的鼻子骂,刘彻不仅不会生气,还感觉很好玩,因为这些骂人的话,他在皇宫里很少能听到。

但是打着别人的旗号出游也有被揭穿的时候。有一次,刘彻又带着手下们出游,把老百姓的庄稼糟蹋的不成样。老百姓就叫了官兵,官兵们把刘彻一行人团团围住准备教训这个猖狂的恶少。刘彻无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真相大白后,刚刚还飞扬跋扈的皇帝就灰溜溜的走了。

3、东方朔急智救女

有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观灯,看到一群姑娘十分漂亮,他惊叹道:“怎么宫中没有这样漂亮的女孩子?”他决定要在民间征美女,便叫住一个小姑娘问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

汉武帝便下令征集一千名十六岁的美女进宫。这事可吓坏了东方朔,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十六岁的美女,他生怕女儿被征集入宫,怎么办?

东方朔为了拯救自己的女儿,便关门想办法。好个东方朔,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关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克”的理论来,他把这套理论写成黄历,并对人宣传说,他有一本天书。汉武帝问:“听说你有一本天书,为什么叫天书?”东方朔说:“天书,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书。”

汉武帝把天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天干与地支相配的一种规则。开头有一首小诗:“天赐警言,人间皆行。属相相克,违者断魂。鼠羊一旦休,白马怕青牛。虎蛇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汉武帝让东方朔讲解一下意思。

东方朔说:“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纪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复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产生年份相配与相克的年岁与生肖的序列。例如,属兔的与龙相克。”汉武帝说:“我要征集十六岁少女进宫,是否相克?”,东方朔回答道:“皇上是龙,十六岁少女属兔,正好相克。”于是,汉武帝便取消了征集十六岁少女人宫的决定。

4、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年少的时候家里贫寒,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宗耀祖,不干农活,光闭门读书。而大嫂却对此很有意见,容不得他这样,为了消弭兄嫂之间的矛盾,面对大嫂的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准备浪迹天涯,被哥哥追了回来。后来陈平又不计大嫂的前嫌,阻止哥哥休掉大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于有一天,一位老者慕名而来,愿意免费收陈平为徒。陈平学成之后,辅佐汉高祖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5、郑公风

郑弘,东汉人,年轻的时候去山里砍柴,捡到一只装饰的非常漂亮的箭。过了一会有人来寻,他就还给了人家。这个寻箭的不是个一般人,郑弘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以他归还这支箭的同时就跟那个神人说,若邪溪这个地方打柴不容易,来去都是顶风,不好走。我希望以后可以早晨刮南风,晚上刮北风,这样就方便多了。后来此地风向果然如他所求,当地百姓都称之为“郑公风”,并以此指代“得神助之风”。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