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历史故事 方程的由来和方程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2024-09-04 13:07:48 0 0 一、关于方程的知识和小故事1.关于方程的故事一元一次方程式---方程式的由来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李.伟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很长时间里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麽"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2.数学方程小故事趣事有一天,加减乘除一起去看电影,她们买完票就手拉着手准备进电影院。突然,售票员拦住她们说:“你们不能同时进去,得一个一个地进去。”加减乘除听了之后就开始争吵起来,都说自己要第一个进去,最后她们决定去找智慧老人来评理。到了智慧老人的家里,加减乘除就问:“智慧老爷爷,我们四个人去看电影,谁排在前面呢?”“你们谁带了小括号?”智慧老人笑着问。“我们带了小括号。”加减说。“那加减就排在前面进去。”智慧老人回答说。“为什么是加减在前,乘除在后呢?”乘除不服气地说。“只要谁带了小括号,谁就先进去。如果都没带小括号,就是乘除先进去,加减后进去。”智慧老人耐心地解释着。加减乘除谢过智慧老人之后刚要走,问题又来了,加和减都有小括号啊,那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呢?乘除也都没有小括号,那谁排在第三?谁排在第四呢?加减乘除又跑回去问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说:“加减是平等的姐妹,谁走在前面就是谁先进去;乘除也是平等的姐妹,谁走在前面就是谁先进去。”听完智慧老人的话,加减乘除这下全明白,才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了。 3.请问谁有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六只脚的怪物树林里的怪事越来越多。夜里不知什么嚎叫了一宿。早上起来,小白兔和山羊发现地上有六只脚怪物的脚印。小白兔边跑边喊:“不好啦!树林里发现了六只脚的怪物,大家快来看呀!”大家都跑来看这些怪脚印。猴子问老山羊:“您认识这脚印吗?”老山羊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摇摇头说:“真怪?前四个脚印非常像狼的脚印,但后两个脚印就不是狼的了。”松鼠忙问:“那是什么动物的脚印呢?”“黑乎乎的两个圈印儿,连有几个脚趾都看不出来。”老山羊又摇摇头。小白兔紧张地问:“这个怪物长着四只狼爪,它一定吃我们兔子,这可怎么办呢?”“嘿嘿”猴子冷笑了两声,”我只见过六只足的小昆虫,还没见过六只脚的大怪物。我倒想会会这个怪物呢!”猴子在鹿姑娘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一会儿,鹿姑娘拿着一块黑板跑过来,她大叫:“今天晚上由兔子和山鸡在树林值班,人数写在小黑板上!”夜幕降临了。月光透过树枝洒在地上。一头六只脚怪物出现了,他一前一后长着两个脑袋,两个脑袋四处不停地张望,很快就发现了挂在树上的小黑板,黑板上写着:“今天由兔子和山鸡在东西两头值班,先说东边:如果把15只兔子换成15只山鸡,那么兔子和山鸡的数目相等;如果把10只山鸡换成兔子,那么兔子就是山鸡的三倍。再说西边:西边的兔子数等于东边的山鸡数,西边的山鸡数等于东边的兔子数。”“哈哈,兔子!”前面那个头大叫。“嘻嘻,山鸡!”后面那个头大喊。前面那个头说:“老弟,你算算哪边兔子多?”“好说,”后面那个头说:“我敢肯定,东边的兔子比山鸡多30(15*2)只,不然的话,怎么会换掉15只还能相等呢?”前面那个头说:“对!这样假设山鸡为X只,兔子就是(X+30)只,再根据条件可得X+30+10=3(X-10),求得X=35,也就是说东边山鸡35只,那么兔子就是65只了,西边正好相反,山鸡65只,兔子35只。”“哈,东边兔子多,咱们去东边。”前面那个头往东走。“不,西边山鸡多,去西边。”后面那个头往西走。只听得“哧啦”一声,一个怪物变成了两个。设最佳哦~~。 4.跟方程有关的小于20字数学小故事我们研究许多数学问题时,可以发现其中的未知数不是孤立的,它们与某些已知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一定的等量关系,把这种关系用字母和数字形式写出来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种等式的专用名称就是方程。人们对方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写在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叙述。17世纪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提出了用xy、z这样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把这些字母和普通数字同样看待,用运算符号和等号把字母与数字连接起来,就形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后来经过不断的简化和改进,方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表达形式,例如6x+8=20,4x-2y=9,x-4=0等。中国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5.有关方程的小故事,不要太难趣味数学:李白提壶去打酒,见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次遇见店和花,喝尽壶中酒,问:壶中原有多少酒?答:设壶中原有的酒为X分析:第一次见店和花:X+X-1第二次见店和花:X+X-1-1第三次见店和花:[(X+X-1)+(X+X-1-1)]-1故列方程式为:(X+X-1)+(X+X-1-1)+[(X+X-1)+(X+X-1-1)]-1=0(2X-1)+(2X-2)+[(2X-1)+(2X-2)]-1=04X-3+(4X-3)-1=08X-7=0X=7/8王晨明小朋友,不知这个回答你满意吗?如果有问题还可以找我啊,很愿意帮助你。你的大朋友。 6.有关或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的数学小故事,急要~~这个行不行呢?《希腊文集》中还有一些用童话形式写成的数学题。比如“驴和骡子驮货物”这道题,就曾经被大数学家欧拉改编过。题目是这样的:“驴和骡子驮着货物并排走在路上。驴不住地往地埋怨自己驮的货物太重,压得受不了。骡子对驴说:‘你发什么牢骚啊!我驮得的货物比你重。假若你的货物给我一口袋,我驮的货就比你驮的重一倍,而我若给你一口袋,咱俩驮和的才一样多。’问驴和骡子各驮几口袋货物?”这个问题可以用方程组来解:设驴驮x口袋,骡子驮y口袋。则驴给骡子一口袋后,驴还剩x-1,骡子成了y+1,这时骡子驮的是驴的二倍,所以有 2(x-1)=y+1(1)又因为骡子给驴一口袋后,骡子还剩下y-1,驴成了x+1,此时骡子和驴驮的相等,有 x+1=y-1(2) 1与2联立,有这是一个二元一次议程组。(1)-(2)得 x-3=2, x=5(3)将(3)代入(2),得y=7。答:驴原来驮5口袋,骡子原来驮7口袋。 7.有关有关简易方程的数学故事200字*************************8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从一加到一百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二、方程的故事是什么方程的有趣故事简短是。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方程的有趣故事简短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三、方程的由来和方程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方程的由来和方程的历史故事是: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写在草纸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方程,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名叫《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方程”中文一词出自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方程的解题方法:(1)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设未知数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2)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数和所设的未知数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