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的历史故事 2025-02-07 14:57:55 0 0 七律长征讲的谁的故事?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每句诗背后的故事? 《七律,长征》每一句诗背后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困难万里长征走过千山万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赣南撤退翻越五岭、四渡赤水河、越过乌蒙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岷山,长征胜利会师: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在毛主席如神的用兵下,大无畏的红军战士打碎敌人妄想,长征途中克服千难万险,于1936年10月三军胜利会师。) 七律长征中大渡桥的故事?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让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变得家喻户晓,“大渡桥横铁索寒”,采访一分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走上泸定桥,湍急的大渡河水在脚下奔流。触摸着泸定桥冰冷的锁链,大家重温起那段烽火岁月。 1935年5月27日,红4团从大渡河西岸出发奔袭泸定桥。一般情况下,3天行军160公里并非难事,可在仅容一人通过的绝壁上穿行,还要时时提防敌人埋伏,红军第一天只走了40多公里。 第二天,军委来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来不及休息的红军昼夜疾行,硬是在29日赶到泸定桥。到达泸定桥后,发现桥面上大部分木板已被拆空,敌人在东桥头构筑了工事,并用重机枪、迫击炮不断向西桥头射击。 危急关头,红4团挑出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向对岸冲击。三连连长王有才带领全连紧跟突击队,夹着一块木板与武器,边铺桥边冲锋。勇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攀索前进,速度越来越快。在接近桥头时,对岸工事中的敌人被红军勇士的无畏气概震慑,纷纷掉头逃命。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