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人物历史故事,高山流水的人物历史故事50字 2025-02-08 04:49:33 0 0 高山流水的主要人物? 姜子牙高山流水故事?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山中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钟子期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什么?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和奔腾的江河。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中伯牙琴艺高超,能把自己心中所想用琴声表达出来。钟子期能领会伯牙心中所念,擅于欣赏。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的典故? 高山流水是指的是一对音乐家的事迹 这个典故的由来是两位乐师,分别名为高山和流水,他们都非常懂得音乐,但风格各不相同 后来他们相遇,和弹出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人们就称呼之为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不仅可以用来形容音乐、跳舞、绘画等艺术领域,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的高水平表现,比如商界、科技等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