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道理的人物历史故事,含有道理的人物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2-11 01:12:55 0 0 哪些历史故事有哲理性? 以下历史故事有哲理性: · 荆轲刺秦王· 李斯谏逐客· 信陵君救赵· 纸上谈兵的赵括·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廉颇负荆请罪· 屈原沉江· 田单的火牛阵· 燕昭王求贤· 孟尝君与他的门客·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商鞅南门立木· 墨子破云梯· 范蠡和文种·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孔子周游列国· 伍子胥过昭关· 晋文公退避三舍·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 曹刿抗击齐军· 齐桓公九合诸侯· 周公辅佐成王· 盘庚迁都· 妇好及妇好墓· 商汤和伊尹· 一骑红尘妃子笑·· 鲁班造木鸢· 梅妻鹤子· 吴三桂· 汉武帝封将军柏· 高力士脱靴· 杨贵妃与“贵妃鸡”· 诸葛亮拜师· 腰斩李斯· 中国民间故事陆羽的故事叫什么道理? 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立木为信的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