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的故事读后感,经典历史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2025-02-12 23:33:25 0 0 历史那些事读后感? 《历史那些事》是一本非常有意义和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其次,这本书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是由各种不同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交织而成的,没有简单的黑白之分。通过了解历史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我学会了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轻易下结论。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了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历史事件,也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这让我对历史的知识更加丰富,也增加了我的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读完《历史那些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意识到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关注历史的学习。我相信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怎么写?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记叙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编写的。 书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如《老马识途》《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火烧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阅读,如《“仁义”大旗》《取经求佛》《豆粥麦饭》……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浅显易懂,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废寝忘食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却体谅管仲家里穷,反而拿的钱少;他们还一起打仗,管仲为了能奉养多病的老母亲,冲锋时排在后头,退兵时又跑到前头,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极力为他分辩;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逼死了公子纠之后,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情谊简直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人与人之间就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们要像鲍叔牙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问题。我们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大将风度,他虽然是帮助公子小白当上国君的功臣,却甘愿把相国的位置留给才华更加出众的好友——管仲。这是一份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情谊啊! 齐桓公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人宽宏大量,虽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为了齐国的利益,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是啊,没有齐桓公的弃忘前嫌,哪来齐国的全面兴盛?没有齐桓公对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积极改革、大展拳脚?一个斤斤计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们也要胸怀宽广,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中国唐朝历史故事读后感?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其后唐高宗承贞观之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求一篇《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小说《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梁子格/文 带着功利心看了徐贵祥的著作《历史的天空》,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党内部的斗争历史而又不愿去读刻板的史书记载,还想了解一下一个农民出身的小人物是如何当上共和国将军的。看了很多宣传,都说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对斗争把握的很得当,就拿了书(不愿看电视,因为电视中往往看不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的翻了个遍。看完,没有失望。 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确实出了不少像梁必达一样的英雄,出身卑微,英勇善战,敢于动脑,善于学习。从一个泥腿子成了一个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有勇有谋的共和国将军。从他身上,在战争年代的他身上,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一下。 第一、不要做“乖孩子”。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当“好孩子”,要乖,听话。但是我发现“乖”的大多将来是没有很大出息的,反而“不乖”的、淘气的,却都弄出了名堂。尤其是男人,没有点野性和不羁,娘们唧唧的,确实难成大事。当然,如果执意做一介书生者排除在外。从这个小说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梁必达从小就是带点“流氓”的草莽习性,而这个习性也铸就了他的成功,按他的逻辑,人善被人欺。所以,不要过于善。 第二、把思考当成习惯。我觉得这也是这位主人翁的特点。从店铺的伙计出身,到大队长,到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这位主人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学习,而且爱动脑筋,凡是都要弄个清楚,整个明白,而且愿意自己亲手试试。这是非常好的,也是他为什么能从屁话不会讲,到说话分条条框框,再到会外交礼节,这个会思考的习惯,是他日后成功的桥梁。 第三、韬光养晦。这不是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从窦副司令员身上看到的,这个人物不简单,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搞倒他,党内斗争他稳坐交椅,文化大革命没怎么革住他的命。“张克思”是一个反面典型,为人太较真,太原则,虽然得到人的好评和尊重,但是终究要吃亏。但“张克思”身上的为人正派是值得人学习的,一辈子做事光明磊落。这梁必达学了一辈子终于学会了这个道理,他也阴险过,也冲过,但最终还是正派和稳重让他成了气候,甚至开始不动声色的办事,确实让人佩服。 第四、跟对领导。梁必达刚开始不是投奔共产党来的,而是投奔国民党的,虽然因为东方闻音的缘故使得他奔了八路军,但他始终都得到了杨庭辉司令员的信任和重用,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如若他跟错了领导,估计可能就是另外的生涯了。 这些在小说中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虽然是战争时代的故事,但在和平年代,对于一个男人的成长,一个军人的成长,或许,学学,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附《历史的天空》的一些片段摘录: 1.韩秋云心里有些发毛。她是从来不拿正眼看梁大牙的,可是今天她不能不拿正眼看梁大牙了。她的正眼迎着梁大牙的正眼,这当真是第一次,她看见梁大牙的眼睛很硬很扎人,似乎带着一股硬硬的风,直直地向眼前推来,推近了,触到脸颊了,刮得腮上热热地疼。心里突然有些着慌。梁大牙的眼睛着实很邪,冷冷的目光像两只粗糙的手,剥开了她的对襟小褂子,揪住了她胸前那两颗樱桃般红嫩的痒尖子。 2.风停树静,晚霞的余晖洒过来,在林子里溅起几串扑朔迷离的光晕。 3.此时已近黄昏,西方的天穹隐隐约约地显现了落日的昏黄轮廓,无风的坡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像一页凝滞的湖面。冷淡的阳光随意地落下来,使这块雪后的山坡益发显得空旷寂寥。女人就在这漫无边涯的空旷中面西而立,似乎进入了一个悠长的境界,默默地长久地眺望着远方,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在雪天之间嵌进了一个怅惘的写意。 4.日头过了头顶,偏到了西边。太阳浅浅地蒙了一层灰色,田野的喧闹已经进入高潮,秧把子如同暮归的燕子满天飞舞,白亮的水花东一片西一团迸得银光四射,秧歌声此伏彼起,粗犷浑厚的男音和颤着调儿的女音响成一片,这边才停,那边又起,酣畅淋漓地放射出凹凸山淳厚古朴的性格,浓郁的山乡民风在广袤的田野里弥漫扩散。 5.战争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它使男人更加男人,而使女人更加女人。 6.如此成色的上乘之品,由一个身材匀称曲线流畅的女人来享用,彼此都算找到了知己。穿着这身旗袍,移动脚步,雪白如凝脂的肌肤,便同光洁细密的衣面摩挲出丝丝缕缕的温馨,还有那种若隐若现时真时幻的酥痒的惬意。一副被军装笼罩了很长时间的身躯终于又焕发出本来的美丽,甚至在服饰淡雅的清香浸润之后,变得更加新鲜和美丽了。旗袍因了女人而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高贵和优良,女人则因了旗袍而得以最大程度地闪耀出自己性别的光辉。美好的感觉和美好的体验以及美好的梦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同阳光一样照射着高秋江的心灵。 7.气候在一夜之间变得燥热起来,空中的云朵似乎被夏日灼热的阳光融化了,全都变成了雨水落进了凹凸山,山城的天空于是袒露出纯洁的湛蓝。梧桐树宽大的叶子经过几个昼夜的冲洗,恢复了新鲜的绿色,叶面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里轻纱一般荡漾着,宛若飘动的梦幻。 8.日落月出,老天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轮欲盈未盈的丰月缀在黛青色的天幕上,高高地悬挂在凹凸山的上空。如波的月光从山脊上滑落,飘扬而下,又在山壑河谷和湖塘里溅起片片鳞光,荡漾在天地之间。几缕沁凉的光线透过粗大的窗棂斜斜地射进潮湿的小屋,落在朱预道的脸上,慢慢地挑开了他那双沉重的眼皮。睁开的眼皮眨了几下,看见了满屋子的昏暗,于是又闭上了。 9.夏季的凹凸山是彩色的。山坡的阳面不知何时长出一些名叫山里红的小花,簇拥着开得极为活泼。太阳从遥远的东方的山峦背后升起来,像是还有很多根须留在了山的那边,将那东方的半边天色染得玫瑰一般。近处又生出了许多颗粒一样的小太阳,叶梢上挂着露水,露水里裹着人影,一颗接着一颗往下滴。山根下河湾林子里的毛竹却是脆脆的绿色,掺点嫩黄,远远望去,如烟似雾。 10.东方闻音红晕着脸蛋,帽沿下一绺湿漉漉的秀发落下来,贴在汗珠细碎的脸颊上。 11.雄浑的歌声如风暴席卷江海咆哮,一泻千里无可遏制,在凹凸山的上空滚动轰鸣。这是一次最真实的精神检阅。歌声凝结着仇恨和激情,也掩盖了屈辱和阴谋。陈墨涵从这感天动地的歌的浪潮中,似乎已经触到了扑面而来的浓浓的血腥味。战斗厮杀的欲望汇成一河血红的潮水,从他的身边哗哗流淌。他似乎看见了千万柄银光闪烁的戟槊在马背上蠢蠢欲动,随时准备一跃而起凌空劈下…… 12.说是有雨,却是满天星斗,绝无半点风雨的先兆。一轮昏黄的弯月悬在顶上,将凹凸山群峰的轮廓笼罩在如烟似雾的月光之中。山野蛙鸣虫吟,枝叶轻曳。山下村落斑驳却罕见灯火,只有稀疏银汉,在月天之上点缀出遥远的飘渺。 13.太阳从东方的山脊线上水淋淋地爬向天空,玫瑰色的霞晖在凹凸山麓弥漫荡漾。视野清晰透亮,空气里洋溢着栀子花的芬芳。受了一夜惊吓的山鸟从恐怖中苏醒,起先试探着叽喳了几声,这里叫了那里应,功夫不大便形成合唱,伴着坡上多路喧腾的溪流,汇成了夏晨雨后美妙的旋律。托着水珠的山花自然更加娇媚了,在青枝绿叶的簇拥下,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宛若羞涩的脸庞。 14.万籁俱寂。凹凸山的秋夜只剩下夜风在山谷中洞箫一般呜咽回旋。 梁必达伏在东方闻音的墓前,足足有两个小时没有起身。没有人能够看见这个山峦一样雄壮的汉子是怎样一副睚劈眦裂的表情,也没有人知道这个身经百战的男人在长时间无声无息的状态里,是否倾泻过滔滔泪雨。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人哭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似乎没有哭,只是偶尔从他身下的草地上传出一声两声轻微的呻吟。这轻微的呻吟在知情人听来,又不啻是晴空霹雳山崩地裂之音,令人肝胆俱寒毛骨悚然。 15.有些人是快车手,转弯处不减速,这边刚转过去,又来了个新方向,措手不及就掉进了悬崖,战争年代吃这个亏的人不少。还有些人是慢车手,该转弯的时候转不了弯,不该转弯的时候转了,不是撞山就是被撞,和平时期吃这个亏的人不少。窦玉泉现在的态度是,一慢二看三通过。拿不准就靠边,嫌误事你超车。 阅读中国的历史读后感和摘抄?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记得刚接触中国历史时,我就背诵过这样的顺口溜。短短几十个字,就概括了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就算背诵得滚瓜烂熟,也只能知道朝代的顺序。要真正了解历史的兴衰,感受它的“气息”,还得从一本历史书中感受。 然而,许多历史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全景图书中国历史》却不一样,书中提到的史料非常丰富,并且里面还引用了《诗经》《楚辞》《论语》的一些词句,读来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历史场景中,也变成了古人中的一员了。一些重要的战争,因为有了图片的解说,也让我们仿佛参与了进去,变成了一位见证成王败寇的人。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过,那是一位位历史记录者用无畏的精神来记录的。从司马迁到班固,从《史记》到《资治通鉴》,没有哪个国家能这样撰写自己的历史,让历史从往昔传承到今朝,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喜欢读历史,每当读到一本历史书,我都感觉会有一种厚重的香味扑面而来,在历史的迷雾中,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场景。历史是一面镜子,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所以说,读懂自己的历史,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今天开始,读历史吧!就从《全景图说中国历史》开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