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位英雄的故事-历史里有哪些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故事?

1、文天祥

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

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

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

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2、林则徐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

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

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于广东普宁县,终年66岁。

3、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

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5月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4、戚继光

1558年在浙江义乌,精选4千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劲旅“戚家军”,发明“鸳鸯阵”,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千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1563年取得平海卫大捷,斩倭2200余。

1564年联合俞大猷水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5、霍去病

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带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二千余人。武帝大喜过望,封他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汉武帝奖给他豪宅之时,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历史英雄故事?

岳飞.

岳飞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据传,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尽忠报国”,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岳飞立志收复北方,可惜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临安风波亭 . 

历史上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并简述其事迹,急需?

1、林则徐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

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

2、宗泽

宗泽先后上了二十多道奏章,请求赵构回京,每每被黄潜善等人所阻碍,忧愤成疾,背上长毒疮。诸将入室问候病情,宗泽看着诸将说:“我因为徽、钦二帝遭受不幸,积愤成这样。你们如果能够消灭敌人,则我死而无恨了。”

诸将都流着泪说:“怎敢不效力!”诸将出去后,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刮风下雨,天色阴暗,宗泽在弥留之际,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最后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

怀着悲愤的心情溘然与世长辞了,时年70岁。后由儿子宗颖和爱将岳飞一起扶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镇江京岘山上。

都城之人闻知痛哭。宗泽所留下的遗书仍然主张赵构返回京城。朝廷追赠宗泽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他为忠简。

3、夏禹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

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4、岳飞

岳飞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六月下旬,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赵构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此时岳飞已率军开至德安(湖北安陆)。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主抗金,他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

历史上有几位英雄的故事-历史里有哪些英雄

中军统制王贵所部也在闰六月底和七月初接连攻下了郑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阳)。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部将王德收复亳州。

5、吉鸿昌

1920年5月, 吉鸿昌在当营长的时候父亲病危, 他的父亲临终前告诉他:“当官要清白廉政, 多为天下穷人着想, 作官即不许发财。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父亲去世后, 吉鸿昌便亲笔把“作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细瓷碗上, 交给陶器厂烧制。

烧好后, 吉鸿昌把瓷碗亲手发给官兵, 勉励大家要廉洁奉公。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 但我决不欺压民众, 掠取民财。我一定牢记家父的教诲, 做官不为发财, 要为天下的穷人办好事, 请诸位兄弟监督。”

在北伐战争中, 由于吉鸿昌作战勇猛, 所向无敌, 所以他很快被提升为第19师师长。他所率领的师也获得“铁军”的称号。1930年4月, 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 参加讨蒋大战。

9月, 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 接受蒋介石改编, 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不久被蒋介石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红军。

历史上还有哪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及他们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战争中,董存瑞所在的连队突遭敌军一座暗堡的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在开阔地带受阻,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敌军暗堡进行爆破,但均未成功。危急之时,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之后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前进时左腿受伤,但董存瑞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暗堡距地面过高,两侧护堤又陡,无法安放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伴随着一声巨响,敌军的暗堡终于被炸毁。董存瑞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还不满19岁。



邱少云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受命攻打以美国军队为首的391高地。高地的前方是一片视野辽阔的草地。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邱少云等人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刻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打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自己的头发和皮肉,坚持了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反击部队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歼灭美军1个加强连。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