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固原市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 2025-02-17 21:28:10 0 0 固原历史典故? 固原州,古雍州域。夏商之间世居戎狄种落。其后内侵,周武王放逐泾北。泾北者,泾水之北也,正属兹境。” 大禹分九州的时候,固原属于雍州的地域,在周武王伐纣的时候,顺便把西北的戎和狄这些部落征服,然后他们流放到固原的地方。所以,这里居住着戎、狄等游牧民族。 这里需要说一下,在远古时代(大概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眼中,整个天下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华夏人,或者叫诸夏,生活中原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礼仪、服饰与生活习惯; 另一种是蛮夷人,与华夏人是相对立的,蛮夷与华夏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主要体现在文化、礼仪、服饰与生活习惯上。 而蛮夷人又根据方位来划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到了春秋时期,这里开始出现城邦朝那; 先秦时期,义渠、乌戎等大部落出现,后来秦昭王“巡幸北方”,灭了这些部落,设置北地郡,使这片地方成为大秦帝国的后方,是大秦帝国的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为大秦帝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北伐成功,把固原这个地方从北地郡摘析出来,建立安定郡!这个举措相当重要,并且影响深远,因为它让固原这个地方开始以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而存在。后世的分分合合,基本也就在这个区域内增减。  2 固原“盖兼有泾邠陇会之地”! 明朝时期的三边总制府在固原设置,也是因为这句话!因为固原正好就在绥德、甘肃、宁夏、西安的中间位置!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改高平镇置原州,随后改郡属,这个“原”字作为固原名字的一半,在这里正式固定了下来! 固原的“乱”,从这里就开始了。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固原这个地方人口变得繁庶,战略位置变得十分重要! 一是和中原还有西域的联系越发紧密(丝绸之路、中西文明的交汇); 二是作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交汇处; 三是这里水草丰茂,地势平坦,十分适合放牧和种植粮食庄家; 这些因素使得固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3 太平宇文周天和四年,原州城筑起来成为一个城池,并且置总管府; 隋朝大业初,废府,另外置平凉郡属之;到唐朝时期,又复属原州; 元稐中陷吐蕃;元载和杨炎(唐德宗时期)谋划收复未果,吐蕃部落“遂城故原州而屯”; 一直到几十年后的大中三年才收复固原。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建镇戎军;随后曹玮筑镇戎军城,周长九里二分,离现在的原州城区偏西不远;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被金攻陷,金升军为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立开城府以为安西王行都治; 明朝初年,降为县,属平凉府(史书上记载,原州城离张义堡三十里)  4 明朝时期的固原相当精彩。 大明洪武初年,固原地区属平凉右卫管辖。一开始,其实两地属于内地,因为那时候明军强悍,打得北元没有招架之功,哪里还有精力来骚扰,所以边患少。 设立大明北境九边重镇的时候,其中的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衙门分别设在今陕西榆林、宁夏银川和甘肃张掖,俗称“三边”!在九边中又称“西三边”。而固原就在这三镇的中间,南倚崆峒,北视宁夏,东接榆林,西连甘肃,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关中的门户。 到了正统年以后,随着鞑靼小王子势大,西北边防形势渐趋紧张,鞑靼军经常绕过宁夏镇(银川)渡过黄河,走韦州道,沿清水河袭攻固原等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虏寇聚众经固原大举入侵平凉,一番掳掠;迫使明王朝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七月,下令兴工重修固原城;次年闰九月,迁平凉右卫所于固原城,设守御千户所,并在开城设开城守御千户所,以加强固原地区的防御能力。  5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鞑靼军攻破开城县,县治和千户所被迫迁往原州故地,即今固原市。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固原城的地址终于固定了下来,一直沿袭到了今天,成为固原的原州区! 次年,升千户所为固原卫。这时候,固原卫上隶陕西都司,下辖西安州(治在今海原县西安乡)、镇戎(治在今固原市七营乡境北)、平虏(治在今同心县预旺乡)三个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1469年),固原兵备佥事杨勉增筑固原城。 也就是从正统年间开始,固原实际上成为了“三边”的指挥中心般存在!  6 因为由于明初明太祖北伐失利,放弃了河套地,采取收缩防御的态势,使得虏寇占据了河套,让“三边终无宁日”。面对西北三镇各自为战的失败局面,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刑部主事张鼎起奏折称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戍边将领在抵御蒙古鞑靼、瓦剌时不相统一,各自为阵,有警不相救援,致使连番失败,损失惨重。 由此,觉得应该推举一员文武兼济的大臣总制三边,统一指挥三边人马,联合作战。就这样,一个“三边总制”的职位产生了。主要职能是统一指挥三镇军务。总制府设在固原。 固原也由隶属于平凉府的一个小县,一跃而为西北规格最高的军事重镇,成为西北军事指挥中心,直到明末。  7 第一任三边总制是著名的明朝名将王越。后来为了权衡西北镇守将领,这个职位屡有反复裁设,一直到自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起,三边总制始为定制,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改总制为总督,直至明亡。 西北三边总制由不定制变为定制,足见当时西北边患对明朝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也彰显了固原三边总制军事地位的重要。 收藏(0)